數字化突圍
時間:2020-09-25 10:11
來源:
作者:李繼運
鄰居老人不會刷健康碼,出門坐公交都難。因為不會用微信支付寶,原本每天采購蔬菜食品的重任,也被兒子剝奪。老人家很委屈,好像被時代拋棄了。頗有同感,如今參加某些研討會,如果不聊幾句數字化,自己也好像跟不上時代似的。數字經濟、數字貿易、數字服務已融入人們生活的日常,數字貨幣的腳步亦清晰可聞。國人儼然置身于數字生活,離開了數字化,寸步難行。
何謂數字經濟,尚無權威定義。本人理解其核心首先應包括一些關鍵的數字基礎設施與技術,比如芯片、5G通信設備等;其次是信息技術服務業,一般性數字技術應用產業,如軟件和信息技術行業和跨境電子商務、社交媒體;第三是更廣泛意義上的數字化應用,涉及相對傳統的制造業,以及旅游、教育、醫療等領域。
具體油氣行業,難免有些尷尬。在與IT、通信等科技巨頭多年“競爭”中,曾經的老大哥地位搖搖欲墜。屋漏偏逢連陰雨,國際油價低位震蕩,勘探難度增大、資源品質不佳等,使得近年來該行業在大勢之下,已經無法漠視來勢洶洶的數字化。
低油價倒逼油氣行業必須降低成本,十八般武藝用盡,數字化應用或許是剩下唯一的有效途徑。種種跡象表明,新一輪成本競技的焦點,恰恰在于對數字化技術的應用程度與水平。而眼下油氣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并不樂觀。原因并不復雜:傳統行業的思維體系,對數字化的認識和接受度不高。不僅管理高層,包括中層專業技術人員,對于數字化、信息化的認知膚淺。抱殘守缺,老弦重彈,并未真正看到數字化帶來的沖擊究竟意味著什么。
無論愛與不愛,它已經撲面而來。有油氣大佬感慨,之前總覺得數字世界相對現實很遙遠,現在數字世界更像是把現實諸多因子抽離重構而成,甚至比現實更真實。數字世界在現實世界的大規模開疆擴土,讓人手足無措,備感壓力。這種感受在油氣業的中高層,恐怕不在少數。
中石化建成基礎設施與運維、生產運營、經營管理等三大數據平臺。中海油在國內外建成八大數字中心……石油化工曾經披著新興工業的外衣閃亮登場。時移勢移,如今卻淪入“新傳統”行列。盡管業界做了很多努力,但客觀講,距真正數字化還有相當一段路要走。
油氣行業數字化要取得實質性落地,關鍵是要讓自身文化和相應組織架構,在適應數字化轉型之后,形成與以往不同的新型運營模式和新型業務。管理者骨子里對數字化的認知度,對于該項工作的推動至關重要。此外,提升信息技術人員的素質迫在眉睫。而且,孤掌難鳴,油氣業要實現全方位深層次數字化,最重要的是業界聯合,打造出暢通無阻的無害生態系統。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油氣行業要實現從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轉型,依然任重道遠。面對數字化浪潮沖擊,必須有脫胎換骨的勇氣和措施,盡快實現數字化突圍,在更加劇烈的市場競爭中方能獲得一席之地。大浪淘沙后,誰也不愿看到一地破碎狼狽的空殼。
傳統并非就意味著遲暮。翻開《易經》和《道德經》: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祖先早就談到了數字化,老祖宗的智慧,總能讓我們瞠目,天地萬物,似乎都可以歸結為1和0……這些數字之間有沒有必然聯系,誰也不敢貿然否定。
風雨過后有彩虹。即使卡脖子,也無需委屈氣餒。迎頭趕上,一切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