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
時間:2020-12-15 16:31
來源:
作者:李繼運
古語曰“夜看北斗知北南”,今人有“導航北斗遍寰球”。 關于北斗衛星,有一件廣為人知的往事: 1993 年,我國一艘遠洋貨輪在運送物資途中,美國人突 然現身,以懷疑船上有化學武器為由強行上船搜查。被拒絕后, 美國人關掉了該區域 GPS。貨輪在海上漂泊了 33 天。 近一年來還有一樁事引發國人強烈關注:2019 年 5 月, 美國將華為列入貿易特殊名單,除非特別獲準,美國企業不得 向華為及其附屬公司出售一切重要技術、配件。斷供華為,難 受在其次,險惡的用心是要讓它死得難堪。 仔細想想,以上兩事件都與“中國制造”有著千絲萬縷聯系。 對于中國制造,國人的情感頗為復雜周折。曾幾何時,它揚名 全球。在車間組裝線,在施工場地,無數工人用雙手生產出物 美價廉的產品。的確,我們曾為之自豪過。但當中國制造成了 低級組裝的代名詞,又一度令國人悻悻然,尷尬萬分。
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命運就可能為別人掌控。遠洋貨輪 被迫漂泊于無際的海上,華為因芯片被卡脖子……近年在單邊 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國際大環境下, 中國數度遭遇外部“封鎖”“斷供”,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 迫切希望擁有屬于自己的“中國芯”。其實,有志氣有骨氣的 中國人,一直在嘔心瀝血,默默努力,攻堅克難: 嫦娥五號,蟾宮挖寶。中國航天器第一次在繞月飛行后再 入返回地球,表明中國已突破和掌握航天器超高速再入返回的 關鍵技術,舉國歡騰;蛟龍潛海,“奮斗者”潛水器成功完成 萬米海試,標志著我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 平;在全球 5G 設備供應商中,華為是唯一實現手機端、基站、 芯片全自主研發供應商,無論穩定性還是協同效應,華為 5G 均一路領先,令世界刮目相看! 制造業乃立國之本、強國根基。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 記多次對“中國制造”做出重要論述:2017 年 12 月,裝備 制造業是制造業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強研發,努力占領世 界制造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2018 年 10 月,制造業的核心 是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必須靠自主創新,希望所有企業都朝著 這個方向奮斗;2019 年 9 月,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在產 業鏈上不斷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一定要把我國制造業搞上去。 習總書記的講話,情真意切,高瞻遠矚,為中國制造業指 明了發展目標。制造業強國戰略,是國家重大戰略。經過多年 砥礪奮進,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制造業規模,而且已成為全 球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中國人愛好和平,但在這個 弱肉強食的世界,和平需要更強大的實力來捍衛。 多年前那一艘在汪洋中無助漂泊的貨輪,深深刺痛我們 的神經,中國人發奮圖強,決意發展自己的衛星定位系統。
2020 年 6 月,中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全面完成。從此國 人揚眉吐氣,用上自己制造的導航。華為卡脖子事件,令國人 警醒,不惜以舉國之力開展相關技術研發,目前令人振奮的好 消息不斷傳來。 警鐘并沒有嚇退中國人,卻更激發了我們的昂揚斗志,愈 挫愈勇。可喜的是,中國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已 與發達國家難分伯仲;在航空航天、量子計算機等領域,甚至 已經開始領跑…… 2020 年,中國人賦予“中國制造”更多新內涵,再不是 簡單加工的代名詞,而是自主研發、先進可靠、無法取代的高 科技高質量代名詞。展望 2021 年,中國制造的聲音將更響亮、 更清晰、更堅定。相信不久的將來,所有中國制造都將帶上真 正強大的“中國芯”,聳立于全球工業之林。 面對世界,我們可以挺起胸,大聲喊:中國制造,我 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