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中國制造 2025”
時間:2016-03-21 16:25
來源:
作者:姜娜
2016 年國家實施的“中國制造 2025”戰略, 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 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中石化石油機械 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石化石油機械公司)作 為國內裝備制造行業的領軍企業,如何成為“中 國制造 2025”踐行者?日前本刊記者專程采訪到 該公司總經理謝永金。
創新驅動邁上新臺階
2015 年 5 月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 2025》, 明確提出通過 “三步走” 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 到 2025 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到 2035 年中國制 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中國制造 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 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 國家在戰略層面強力推進“中 國制造 2025”,中國石化煉 油和化工屬于中國制造業的 一部分,是一個非常龐大的 體系。除此之外,石油機械業務板塊也是中國石化制造 業的典型代表。
“中國石化正在強力推進‘中國制造 2025’,這對 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謝永金告訴記者,“中 石化石油機械公司未來幾年將從設計研發、仿真分析、 實驗驗證、質量控制和集成能力上做好‘內功’,力爭 再上新臺階。從上世紀開始中國石油產品更多的是靠引 進模仿,最近幾年在跟跑北美市場,我們做了很多工作, 也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從長遠發展來看,必須靠我們自 主創新才有出路。”
涪陵頁巖氣田是中國第一個實現商業開發的頁巖氣 田。油公司、工程公司和石油裝備提供商形成一個整體, 共同解決中國特有地質環境下頁巖氣開發的難題。中石 化石油機械公司全面參與其中,迎來最好的發展機遇。針對長水平井鉆井和分段壓裂等頁巖氣開發關鍵技術, 中石化石油機械公司在過去技術積累的基礎上,通過自 主創新,對鉆頭、橋塞、壓裂機組等核心裝備和工具進 行改進提升, 不斷適應現場開發的需求, 取得良好的成效。
謝永金介紹說:“我們的橋塞經過多輪改進,產品 結構和材料不斷創新,部分性能已經超過了國外產品; 鉆頭鉆具瞄準水平井“一趟鉆”難題,牙輪鉆頭和金剛 石鉆頭設計制造不斷優化,等壁厚螺桿鉆具引領國內領 先水平,屢創鉆井技術指標新紀錄,為涪陵頁巖氣開發 提供了良好支撐。獲取更多經驗的同時,一體化解決方 案能力得到大幅提高,目前國內沒有其他公司具備這樣 的條件和機會。”
“十二五”之初,中石化石油機械公司成功推出由 國家 863 項目支持研發的 2500 型連續大排量壓裂設備。 此后,該公司再接現厲,又承擔“十二五”國家科技重 大專項——3000 型成套壓裂裝備研制與示范應用工程任 務,于 2013 年研制成功,并迅速投入到涪陵頁巖氣開發 現場,與 2500 型壓裂機組一道,成為頁巖氣儲層改造最 主要的設備。通過承擔國家“十二五”科技重大專項, 該公司的研發能力, 包括實驗檢測、 仿真分析、 設計制造、 科研合作等方面都邁上新臺階。
謝永金指出,具備了上述這些機會,作為石油裝備 行業“中國制造 2025”的踐行者,相信在未來 10 年, 按照國家的戰略部署,通過自主創新,促進石油裝備產 品品質再上新臺階,中石化石油機械公司能夠大幅縮小 與世界石油裝備行業中以美國為代表的第一方陣的距離。
著眼于為客戶創造價值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針對記者關心的問題:中石化石油機械公司 2015 年 產品有哪些技術亮點?為工程服務帶來哪些技術上的提 升與改進?謝永金表示,中石化石油機械公司的技術進 步圍繞頁巖氣開發做了很多工作。2015 年在頁巖氣開發 中,從地面設備到井下工具都創造了很多新的指標,如 江鉆的鉆頭鉆具, 四機廠的井工廠鉆機、 壓裂設備等。 “超 高壓大功率油氣壓裂裝備研制及集群化應用”成果獲國 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海洋裝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如海 洋壓裂船做了大量研究,形成了方案,海底生產系統也 通過樣機驗收。
據了解,中石化石油機械公司在國內最早提出油氣 勘探開發裝備和工具一體化方案,在油氣領域從常規向 非常規延伸,從陸上向海洋、水上向水下延伸,已培育 形成不同層面的裝備和工具一體化方案。整體裝備和工 具一體化解決方案適應油氣區塊高效開發需要,根據目 標區塊地面環境、地質條件、工程要求等,進行有針對 性的開發方案優化、個性化產品設計、裝備和工具集成 應用,并提供全面的技術服務支撐,為客戶創造價值。 專業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側重于具體產品集成應用, 如江鉆的一體化解決方案,除提供鉆頭、螺桿鉆具產品 外,還幫助客戶優化鉆頭鉆具組合,并根據現場實際情 況不斷改進完善,形成最優的施工規范和標準,從而實 現鉆井提速提效。石油四機的很多專業一體化解決方案 也是如此為客戶量身定制。
“從技術上,我們還要不斷優化提升一體化解決方 案;從營銷上,我們也會按照一體化解決方案的思路與 客戶深度溝通。”謝永金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