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設備管理防患于未然
時間:2018-10-11 13:53
來源:
作者:戶魁
近幾年來,國內許多企業不斷加快發展步伐,在經濟總量和設備投資比重上都在逐年增加,因此企業生產經營對于設備的依賴程度變得越來越高。針對企業現狀而言,設備管理水平與企業快速發展的要求還有一些差距。尤其在設備管理方面存在管理粗放,設備點巡檢、日常保養維護落實不到位等問題。
因此,設備維修仍以搶修為主,技術和維修人員每天都忙于“救火”,設備狀況往往陷入惡性循環。推行 TPM,就是要通過一套科學的設備管理體系,借助一些方法、工具,來徹底解決上述問題,謀求設備的最高使用效率。
TPM 管理模式
TPM(Total ProductiveMaintenance)即“全員生產保全”的簡稱,是維護、創新生產系統的一種體制:從生產部門擴展到開發、營銷、管理等所有部門,從經營階層(TOP)到一線員工全員參與,以生產現場所有現物的壽命周期為對象,通過職務性小組活動,持續提高生產效率和保全能力,力求達到零災害、零不良、零故障的目標。推行 TPM 可以為企業帶來明顯的變化和好處。推行 TPM 的企業可以改善其品質、提高生產力、降低成本、確保準時交貨、確保安全生產及保持員工高昂的士氣。
TPM 設備現場管理體系化與規范化
“設備現場管理體系化、規范化”體現在設備的前期管理、現場6S、定期維修及維護、技術改造、備件管理等方面。區 域 式 保 全 法 小 組 活 動 是TPM 開展的組織,小組是以自律和創新為基礎,同事之間匯聚在一起集思廣益解決本部門內外和各種問題,謀求統一的自主性活動。
成立以小組為單位的保全小組,并將設備區域包干到組,再在組內將區域責任到人,可以逐漸地樹立“我的區域的維護,我的設備我保養”的思想,能夠在自覺自愿的情況下學習并理解所使用設備的知識,并在不斷的活動當中提高相應的技能水平。全員參與,全員管理 幾乎所有的設備故障都是由設備微缺陷累積產生,當前生產維修體制上的弱點和惡性循環,是由于經營管理層對生產維修的重要性缺乏認識而造成。
有設備就要有管理,設備要靠所有人員進行管理和保養,管理人員和崗位員工的都需要提高意識,經過不斷的培訓,加強在實踐當中去體會。將它作為我們實現“零故障”這一目標的基本指導思想,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全員都養成一種發現微劣化、治理微劣化的習慣,才能保證設備的可靠性長期處于較高水平。各部門間配合 生產部門保全與維修部門保全是設備保全這輛車子的“兩個輪胎”,需要相互協助、相互理解。
在理解的基礎上都要做好各自的工作。維修部門確切指導和援助對生產部門自主維修活動起到關鍵作用。操作標準化、可視化現場作業通過對作業操作中、設備巡查點檢中和注油潤滑中的每一步驟進行合理分解,提煉出作業要點,明確基準要求,并將這些作業要點明確可視化,使作業步驟變得簡潔明了。通過建立作業標準體系,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因為個人技能原因造成的人為失誤。另一方面可以縮短新員工培訓上崗時間,管理工作就會變得簡化高效。最后,可提高設備可靠性,提高設備整體運行效率。同時會將這套方法標準化,最終形成企業規范標準。
日常維護 1. 日常點檢。在設備的日常維護過程當中,“點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維修部門各小組區域巡檢的范圍很廣泛,因此只有要求生產操作人員每天參與設備的日常點檢和維修,才能收到顯著的效果。
2. 日常清掃。清掃并不單純是為了衛生,更重要的是通過對設備各個部位、 角落的清掃、 撫摸、 觀察,使設備的潛在缺陷或損壞、溫度、聲音等異常情況易于發現。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 “清掃就是點檢” ,這也是清掃的實質性的意義。
3. 周期性的緊固。緊固也是日常點檢活動的一項基本內容。由于不注意螺栓的緊固,螺栓、螺母等的連接部件的松動脫落,或不具備緊固技能,以致緊固方法不正確,如單邊緊固等,均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會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事故發生。 為減少松動造成的設備故障,防止振動,定期緊固非常必要,可以把主要的螺栓在安裝時打上對照標記,以便在清潔時及時發現出是否松動。
4. 周期性的潤滑。正確的使用潤滑劑,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摩擦阻力,降低機械磨損,節約能源和延長機械使用壽命,發揮機械的最高效率。但據統計目前國內機械設備行業中,60% 以上設備故障是潤滑不良引起的,其中 75% ~ 85%的系統故障歸因于系統中的顆粒污染物。目前部分企業管理人員和維修人員一出設備故障,就認定從備件、材質、加工精度、安裝等屬機械方面找原因,而不從占事故 60%以上的選、 維護油不當方面找原因。
這里只簡單說明 TPM 推行中生產部門加油潤滑時容易出現的問題:注油工作只屬于維修部門的事情;員工未按標準進行加油,造成油品污染,使設備運轉部位造成嚴重危害,或是加油過滿造成泄漏;加油工具隨處亂放,潤滑油隨意敞開,造成二次污染。激勵制度與創新思維 有了常規性的作業規范及各項方針的同時,就必須制定出相關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來完善我們的管理,促進員工的高水平作業。但是只有部門的制度和員工的踏實肯干還不夠,必須要有不斷創新的思維方式來改善現存的不足,只是死搬硬套,企業的發展將不會長遠。所有的改善和革新活動,要想真正取得效果,員工積極廣泛的參與是十分重要的,必須在企業內形成良好的改善氛圍,促進員工積極廣泛的參與,創建有利于改善和革新活動的企業文化。
走出 TPM 誤區
在 保 證 生 產 的 前 提 下 才 能 做TPM 活動,真正把 TPM 當一種活動來做。虎頭蛇尾,流于形式;過分務虛, 脫離了現場實際。 教條主義,只注重完成推行過程中下達的工作任務,不思考工作完成后自身技能有何提高。推行 TPM 分為若干階段,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標準和要求。大目標 看 離 我 們 很 遠, 但 把 它 分 解 成小 目 標, 逐 個 去 實 現, 并 且 結 合PDCA 循環管理方法,通過計劃、實施、檢查和標準化,使企業管理水平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