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的皇冠
時間:2022-04-25 14:28
來源:
作者:李繼運
全球矚目的俄烏沖突給人們很多啟迪。網傳俄羅斯要從國際空間站撤回自己的宇航員,把美宇航員留下。發動機由俄控制,如果俄摞挑子走人,美宇航員能坐滑梯回家嗎?妄論真假,消息卻令人慨嘆,這種卡脖子即現實版慢性死亡。好在隨后有消息,俄會搭乘美宇航員歸來。善良的人終于可以長長緩一口氣。
曾經“科學無國界”響徹寰宇。和平時期至少在地球村某個片區,不同國家人民共享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欣欣向榮,“村民”同樂。一旦戰火燃起,即使沒有硝煙的經濟戰、科技戰,科學無國界就成了謬論。有人解釋:科學家有國界。想想也是,但,又不全是。
老祖宗的話說得通透,時勢造英雄,時對了,勢對了,這樣做就對;時不對,勢不對,這樣做就錯。不能盲目樂觀,自欺欺人相信科學無國界。居安思危,早做防備,否則被打個措手不及,找誰說理?今天,我們國運昌隆,何必“杞人憂天”?錯矣,不能只看到表象,也要看到繁華之下暗流涌動,若被粗暴“斷電”,則陷入困境。我們呼吁鼓勵發展核心技術已有經年,還有更基礎的東西——基礎科學、基礎技術更不容忽視,值得反復敲打。
做個比喻:你百米賽跑世界第一,但如果沒了雙足,一切等于零。龐然大物的蘋果,為何發展自己的芯片?道理很簡單:不想在基礎技術上被其它公司“一劍封喉”。專家預測,如果不是被美國壓制,華為早超越蘋果。事實是近兩年華為舉步維艱。
從芯片到心慌,各行業都不同程度存在卡脖子現象。表面看是某些技術難題無法突破,實則是這些難題背后的基礎科學、基礎技術成了關鍵。新能源領域氫能裝備中,我國有多項卡脖子的技術,比如氫燃料電池中的催化劑,擴散層、膜電極、雙極板等。若美發起對我氫能產業鏈封鎖,不僅影響我們推動雙碳,氫能汽車也將陷入瓶頸。又如高度依賴國外原材料的國內化工行業,我國己二對外依存度長期為100%。工信部數據,130多種關鍵基礎化工材料,我國32%的品種仍為空白,52%的品種依賴進口……若局面不改,卡脖子的命運在所難免。
華為努力攻關基礎技術,努力成為一家基礎技術企業。制定5G標準,設計芯片,開發操作系統 ,都是在扎扎實實夯實基礎……這些看似出力不討好的基礎性工作,實則是最頂層的攻關,是隱藏的皇冠,是深埋地下一般人無法企及的珠穆朗瑪峰。
然而,十歲少年不可能一夜長成身強力壯的成年人?;A科學、基礎技術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我們往往過于追求立竿見影的效益,而忽略了時間長、沒有顯性效用、不能掙足面子的基礎搭建。華為的偉大,是因為它花費時間、金錢、高精尖人力夯實基礎,力爭盡可能少地受制于人。
基礎,不顯山不露水,卻是承重之根。萬丈高樓,基礎不牢,早晚會轟然倒塌。沉下心,不得意忘形,不急于求成,把基礎做好??刻炜康兀蝗缈孔约?。中國必須擁有自己完全可控的基礎科學和基礎技術,我們必須打牢基礎,為未來奠定可持續發展永續經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