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正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對能源需求越來越高。預計2020年,國內石油需求量將達4.5~5.5億噸/年,中石化至少須供應2億噸;國內天然氣需求量約4,000億立方米/年,中石化須供應300億立方米以上。
去年8月,中石化集團董事長傅成玉在某會議上提出要“建設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發展目標,其中提到企業運營一體化發展思路。記者日前在走訪中石化江漢油田過程中,有幸約訪到幾位企業管理者和技術專家,暢談江漢石油工程和裝備制造板塊并舉下,油田一體化運營模式所帶來的發展變化。
高瞻遠矚迎契機
《石油與裝備》:請您結合中石化總體部署談一談江漢油田未來一體化運營的思路。
賴景陽:“十二五”期間,中石化集團公司已經明確提出,要把建設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作為長遠發展的核心目標。對于中石化油氣勘探開發而言,上游是我們效益的重要來源,但從整體規模看仍舊是一個“短板”,總部的思路就是要求抓住未來的重大機遇將這個“短板”補齊。這就需要對老油田實現硬穩定,其中重點就有稠油采收率的提高和致密油氣的開發;并且要求加快頁巖油氣的開發,提出規模會戰。在“十二五”末,總體權益油年產量要達到5,000萬噸,使中石化資源自給率有所提升。
江漢油田如何在新時期下做大做強,更好更快地發展,這是我們一直關注的焦點。明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原則,我們敢于提出這樣的思路,其落腳點就在擁有裝備制造、石油工程等方面特殊的競爭優勢。工業化發展對能源需求日益緊迫,開發非常規油氣資源現在已經掀起了一股熱潮。目前國家對非常規油氣開發特色裝備、工程技術的需求,奠定了我們江漢油田兩大板塊發展的新起點,也為一體化運營思路提供了契機。這兩大板塊在未來發展中的聯系要更加緊密、更具科學性、前瞻性、操作性。
齊頭并進建基石
《石油與裝備》:目前油田裝備制造和石油工程兩個板塊發展情況如何?
王峻喬:江漢油田是中石化石油鉆采機械裝備制造基地,也是國內重要的石油機械裝備制造與出口基地,石油機械制造是油田的特色產業、優勢產業,所以在推進油田特色發展、打造裝備制造基地的任務中,自然肩負著重要責任和使命。
以四機廠為例,經過七十年的不懈發展,現已成為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石油裝備制造企業。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先導,強化工廠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形成了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五大類16個系列200多個規格的產品群,大型模塊鉆機制造、大型壓裂設備,從常規陸上裝備向海洋和非常規領域邁進;2500型壓裂機組、38噸連續油管作業裝置、160噸不壓井修井機、千米車載煤層氣鉆機等非常規油氣開發的急需裝備。并在快移快裝鉆機、低溫石油裝備、自動混漿水泥車、大功率壓裂機組研制領域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李波峰:江漢油田石油工程板塊在地球物理勘探、鉆井作業、測錄井、井下作業、井下測試、勘探設計、油田工程建設和建筑工程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優勢和特色技術,擁有較強的油氣藏勘探開發工程技術服務能力,可以提供從油氣田勘探開發到地面建設一體化的工程技術服務。近幾年,江漢油田接連獲得海外石油工程項目,重點發展了南美、中東、非洲、東南亞、南美等市場。
江漢油田目前在頁巖氣的勘探上走在中石化前列,包括江漢油田第一口頁巖氣探井建111井和第一口頁巖氣水平井建頁HF-1井,都見到了工業氣流。
板塊互動謀發展
《石油與裝備》:在兩個板塊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的前提下,如何促進兩個板塊的一體化運營?效果如何?
王峻喬:油田提供平臺,江漢機械制造試制出的新產品,油田所屬石油工程就自然會成為其試驗場。如生產的鉆機等鉆采設備,江漢鉆井首先試用,將實際運用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裝備制造相關技術人員也能夠及時跟蹤設備使用情況,保證后續產品技術性能優良;連續油管和不壓井作業裝置樣機試制成功后,為井下測試和井下作業試用,做到了準確記錄設備使用的所有數據,為設備技術性能的進一步完善提供了第一手資料,為江漢油田穩產上產、提高作業施工效率做出了貢獻。
趙昆:2011年,江漢油田完成了中石化第一口頁巖氣水平井——建頁HF-1井,這口井是中國石化部署在上揚子地臺邊緣川東褶皺帶石柱復向斜中部建南構造的淺層頁巖氣井,目前穩定的產量是1,1000~1,2000立方米/天,它展示了建南淺層頁巖氣勘探的良好前景。采用的多段壓裂是頁巖氣開發的核心技術,施工時江漢油田共動用了14臺2000型壓裂車、兩臺混砂車、兩臺儀表車,4天連續壓裂,按照壓裂工藝設計要求完成了7段壓裂。在我國非常規油氣需要的相關核心裝備工具、工藝技術還不能達到總體開發要求的情況下,江漢油田擁有的裝備經過了一次演練,對未來的科研、改造大有裨益。
賴景陽:在裝備為工程服務、工程檢驗裝備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江漢油田機械制造與石油工程實現了良性的結合,油田一體化運營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機械制造行業是江漢油田的特色產業,在中石化稱得上獨樹一幟,這不僅為中石化及江漢油田的工程隊伍提供了精良裝備,而且為江漢油田的穩定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經過近幾年的磨合,機械制造與石油工程形成了有效的互動機制,工程板塊及時將前沿工程技術所需的裝備信息快速傳遞到制造行業,制造行業做到最新研制的新產品、新技術運用于工程施工,為工程隊伍的工藝技術突破提供裝備保障,實現機械制造與石油工程共同發展。
攜手力求新突破
《石油與裝備》:適逢非常規油氣開發熱,江漢油田在此方面有哪些問題亟待解決?憑借現有優勢有望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
李波峰:建頁HF-1井的施工中,我們在一些關鍵性的核心技術上與國外企業進行了合作,當然一方面體現了廣泛合作的好處,同時也體現出我國在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中核心技術、關鍵裝備以及操作經驗上與國外公司間的差距,而這個差距不是僅體現在某個方面或某個公司,是中國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所面臨的整體性問題。如大型壓裂的水平井的井網部署在國內還處于空白,水平井的產能評價、井距密度也都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這些都需要不斷進行完善。
目前首要任務是借鑒和撐握國外經驗和技術。油田在2011年安排了調研學習工作,接下來就是對于工藝技術和裝備加快引進和消化,從中就要利用好江漢油田內部這兩大板塊相結合的優勢。2012年部署的6口井,考慮到現有裝備和工藝技術,實行單井實驗,后推廣應用的步驟,在不同區塊、不同層位、不同的地質條件下,探索出現有工具技術的適應性,此處就可以發揮江漢兩大板塊結合的優勢。
趙昆:非常規油氣開發的相關技術,我們目前還比較薄弱。江漢油田油氣工藝上,水平井分段壓裂相關材料、工具相關工作都在進行中。建南2012年工作量較大,需要的相關設備油田可以滿足。
王峻喬:之前油田重點工作部署會上,提出非常規油氣開發大會戰。同時部署了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工藝、技術研究和裝備配套等相關工作。油田裝備制造板塊的發展中石化總部向來十分關注,要突出差異化發展,發揮傳統優勢、實現創新引領。爭取在2012年上半年完成國家重大專項——3000型壓裂機組的樣機試制,集裝箱式電動鉆機,加快連續油管、鉆井裝備以及系列不壓井作業裝備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