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春,西氣東輸三線工程按規劃正式啟動,2014年將全線貫穿通氣。屆時將與西一、西二等數條主干管線聯網,形成一個縱橫貫穿東西南北的能源大動脈,氣化中國、節能中國、潔凈中國,不再是夢想。
西氣東輸工程涉及眾多油氣裝備制造企業,這是一個開放的舞臺,國內企業與國際知名企業將同臺競技。西一線、西二線工程所帶來的豐厚回報,不能不令更多國際級企業躍躍欲試,想從中分得一塊蛋糕。激烈的競爭在所難免。在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爭中,誰才能成為最終勝者,撐握吃蛋糕的藝術就顯得至關重要。那么,什么是吃蛋糕的藝術?如何準確把握?我們從已有的先例抽絲剝繭,或許會有啟示!
有能源“大動脈中的主動脈”之稱的西氣東輸二線,又被譽為“代表了當今世界長輸管線最高技術水平”。在西氣東輸管道建設中有多項創新,比如大壁厚、大口徑、高鋼級鋼管現場焊接技術、超薄、多夾層鹽穴儲氣庫建造技術等,成功的經歷對整個油氣裝備制造業都有示范意義。西一線、西二線的工程建設,不但使中國企業開闊了視野,而且在實戰中從技術品質上都有質的飛躍。
提高管線鋼強度級別和管道輸送壓力,是輸氣管道技術進步的重要標志。西氣東輸管道工程有一項令人矚目的技術創新——中國石油初次在世界管道建立范疇,大規模采用100%中國制造的管徑為1219毫米X80鋼管新產品。以西氣東輸二線為標志,我國管道業在短短二十年間迅速完成了從追逐到引領的跨越。據統計:全部國產化X80鋼板和鋼管比進口價格低30%。和西一線采用X70鋼相比,西二線采用X80鋼節約鋼材約42萬噸,節約投資約42億元。X80鋼的應用,促使國內形成年產150萬噸X80鋼管的產能,鋼廠和制管廠年產值達150億元人民幣。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X80鋼的國產化,使歐、日、韓等國家和地區的鋼鐵企業在中國失去競爭優勢。一位西二線重大科技專項負責人曾調侃說:“如果把這件事跟歐洲和美國對我國鋼鐵企業實施‘雙反’調查的背景結合起來,就更有意味了”——當歐美國家越來越多采用“非市場手段”對我國企業進行封堵時,我們學會了用技術手段穩穩占領市場。
一幕精彩的現代寓言就這樣在西氣東輸工程中上演。
無需多言,西三線的開建是絕對利好,是油氣裝備制造企業的一次難得機遇。占領市場是一場誰也無法回避的硬仗,國際慣例、貿易壁壘、政策保護等在強大的技術手段面前已非萬能。毫無疑問,吃蛋糕的藝術最終就是拼技術實力,誰撐握最領先的核心技術,誰能生產出無可挑剔的高質產品,誰就是那個油氣裝備制造領域的比爾蓋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