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有利于緩解油荒,改革成品油價格機制既需要行業體制改革支持,也有利于石油石化行業體制改革。目前公眾對2012年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有著比較強的預期。我國成品油價格機制的四個基本要點是: 一,原油價格參考地,二,加權平均價格變動要求的天數,三,加權平均價格變動要求的幅度,四,由誰來進行(宣布)調價和調價幅度。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的方向當然是市場化改革,完善成品油價格機制就是改革這四個方面,使其更貼近市場。比如說,成品油價格機制的天數縮短和幅度縮小,就是為了使成品油價格機制對短期油價波動更敏感,更加適應國際接軌的基本原則。
但是,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的推出是有條件的;影響因素很多,比較重要的除了政府改革的決心之外,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國際油價走勢。如果今年國際油價可以穩定在目前水平或者更低些,那么,上半年推出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是有可能的,畢竟改革方案已經討論很長時間了,相信政府和市場都有共同的改革預期。
但是,隨著伊朗局勢的變化,今年國際油價穩定或者更低些的可能性日益變小。那么,如果國際油價大幅度上漲,比如說上漲至每桶130美元或更高,成品油價格機制將遭遇“失靈”的風險,也就談不上改革。其實,對于現行的成品油價格機制,最大的考驗應該是,如果國際油價進一步大幅度上漲,將如何應對?我認為,基于目前的宏觀環境,如果油價真的進一步上漲,目前的價格機制無法保證2008年發生的一切重演,而且,當年還有養路費分擔。因此,如果今年油價大幅度上漲,政府將面臨考驗,如果選擇價格管制,如何處理虧損和補貼?如果政府選擇執行價格機制,那么,如何應付高油價相關的社會問題?
接下來猜測一下今年的油價走勢。目前歐盟各國原則上已達成共識,對伊朗石油實施措施禁運,最近歐盟外長理事會很快會對實施時間和具體內容做出決定。美國此前也已通過法案,對從伊朗進口石油的國家的金融機構實施制裁。雖然美國和歐盟未就抑制伊朗石油出口做出最終決定,但是,局勢似乎朝這個禁運的方向發展。如果對伊朗實行石油禁運,國際原油價格一定會上漲。伊朗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大國, 2010年,伊朗日出口原油208.7萬桶,是僅次于沙特阿拉伯、俄羅斯的第三大石油出口國,出口量占歐佩克成員國出口總量的9%,占全球原油出口量的5%,消費量的2.4%。
更重要的是,伊朗還占據重要的地理位置,扼守全球重要的石油運輸要道霍爾木茲海峽(2009年霍爾木茲海峽石油運量占到全球石油海運量的33%,全球石油貿易量的17%)直接威脅重要產油國如科威特、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沙特阿拉伯等向西歐、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輸送原油。
進一步說,如果對伊朗的制裁演變為大規模沖突,進而引起中東動亂,那么,全球原油供應勢必受到重大影響,油價也將在市場恐慌中急劇上漲。
事實上,目前僅伊朗問題的不確定性就足夠使油價堅挺。如此,今年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依然存在不確定性。當然,改革與否,主要考驗政府的改革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