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創新:中國企業急需駛入快車道 ——專訪中
時間:2016-08-04 15:19
來源:
作者:宋鑫源
每 一 次 重 大 的 技 術 裝 備 創 新 都 在 石 油 行 業 中 引 發 一系列重大變化,甚至有 可能改變原有的能源格局。 石油裝備創新是石油工業 創新發展的重要一環,其 裝備的出口能力最能體現 一個國家石油裝備的創新 力。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 的“打造創新型國家”的 背景下,中國石油裝備如 何創新發展,贏得國際市 場,這對中國石油工業的 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東一直是中國石油 裝備出口的重要地區,對 于中國石油裝備的創新發 展方向最具發言權。中國 石油裝備在中東市場的現 狀如何?如何能更好的服 務于中東市場?本刊記者 采訪了中東石油學會(協 會)秘書長張強。
為開拓中東搭橋鋪路
《石油與裝備》:中東石油學會 (協會)是怎樣的一個機構?
張強:中東石油學會(協會) 是個半官方機構,與阿聯酋當地政 府阿布扎比商會合作成立,其英文 名 稱 為:Petroleum Association Middle East ( 簡稱 PAME)。總部 位于迪拜,在阿布扎比、科威特、 阿曼、沙特、中國北京和成都設有 代表處。專注于中東油 氣市場,助力中國優秀的 石油行業企業無縫對接世 界油庫。團結致力于進入 中東油氣市場的中國優秀 的石油行業企業,為會員 單位提供專業和全方位的 優質服務以幫助他們順利 進入中東油氣市場,為打 造中國民族石油集群海外 方陣盡力。阿聯酋有一萬 多家企業都與石油能源相 關,無論是裝備需求,還 是能源貿易、工程技術服 務需求,阿聯酋都非常活 躍。PAME 在 中 東 地 區 主要為中國企業搭橋鋪 路,幫助中國企業直通中 東,接洽采購企業,并把 優秀的中國企業推薦給阿 聯酋企業聯合會及當地有 需求的采購公司,幫助中 國企業落戶中東。
中東市場的機遇與挑戰
《石油與裝備》:中國石油裝備 在中東市場的現狀如何?
張強:受國際油價下跌沖擊, 目前中東市場裝備采購下降了約20%, 很多中東企業都在控制資金, 清理庫存,減少采購部門,將采購 需求整體打包委托一家公司去做, 減少采購流程,節約成本。目前, 中東買家購買中國的石油裝備偏向 于中小型設備,其附加值不高。銷 量較好的設備包括管材類、化學品 類的大宗商品。當然,一些國內大 型裝備如壓裂車組、鉆機、修井機 也成功出口到中東,但其核心部件 仍為歐美品牌。以鉆機為例,中東 買家購買中國鉆機時,會指定其鉆 機中核心的部件的品牌,中國裝備 制造企業則要購買該品牌的部件后, 重新組裝鉆機。總之,中東買家是 比較認品牌的,高端類裝備如機電 類、電纜類、自動化控制類設備則 很少能看到中國品牌。國內人工成 本低,中國企業出口中東的裝備有 一定利潤空間,但總利潤率不高。 大型重工裝備制造業本身就屬于典 型高污染、高能耗、高投資的產業, 其資金回收成本周期長,是發達國 家向外轉移的產業之一,中國企業 這才有了接盤的機會。
從“改良”到“創新”
《石油與裝備》:中東買家會如 何看待中國石油裝備的創新?
張強:以往中國裝備的創新實 為裝備的改良。 創新不是喊出來的, 是實實在在創造出來的。創新的主 題要具備兩個條件。首先,該企業 要是整個行業的領軍品牌。其次, 其創新的產品能夠影響整個行業的 發展,像 ABB 集團、蘋果這類企業 的創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縱 觀中國石油裝備制造業,迄今為止 尚未出現能夠引領世界的裝備品牌, 沒有威脅到競爭對手。中國很多裝 備的創新是在國內市場形成突破, 但對國際市場還遠遠不夠。 可以說, 中國石油準備制造業一直緊跟世界, 追趕世界,而創新需要做到超越世 界,中國石油裝備制造業還有很長 的路要走。
《石油與裝備》: 中國企業如何 能提高創新力, 更好的服務于中東市場?
張強:首先,中國企業要吃準 國際標準。其次,中國企業要提高 產品的穩定性和質量。很多中國裝 備在試驗條件下產品質量沒有問題, 但在現實應用中卻事故連連,這是 產品穩定性差的表現,不利于企業 品牌的樹立。 尤其是高危煉化行業, 對泵閥、管件、壓力容器的要求非 常苛刻,中國企業應滿足買家的國 際標準,這樣才有望拿下訂單。 對于創新,中國企業可以與國 外先進的公司進行合作, 通過并購、 融資實現提升質量,產品創新。在 全球經濟低迷、 油價低迷的情況下, 國外企業很多都經營困難,面臨倒 閉,中國企業資金雄厚,可以考慮 收購外企,這是一次機遇。中國企 業缺的就是國際的話語權和品牌的 軟 實 力。 國 內 的 裝 備 制 造 企 業 如 三一、宏華、科瑞完全可以復制吉 利收購沃爾沃的成功案例。
危機是企業的試金石
《石油與裝備》:危機是企業發 展的試金石,此次危機中國企業能否 化險為夷?
張強:這次危機不比 2003 年和 2009 年的金融危機,很可能會持續 幾年,這涉及到能源變革問題。不 管油價怎樣,中國企業最需做的是 獨善其身、生存下來,等到油價反 彈過程中沖出去實現發展。目前, 國內企業受制于傳統的中國商業模 式,還無法完全接受公平的國際競 爭。此次危機給了中國企業一次冷 靜思考的機會,在艱苦條件下生存 下來的企業才是真正的好企業。未 來,國內一些中小型企業將被市場 淘汰,隨著國際市場競爭環境的惡 化,國內人工成本的增長,中國裝 備制造業將面臨很大挑戰。中國企 業出口設備的利潤率低,難以繼續 降價, 價格競爭的優勢將不再顯現, 急需改變發展之路。近幾年,歐美 國家提出制造業回歸本土的戰略也 會沖擊到中國企業。
《石油與裝備》:中國政府提出 “一帶一路”能源戰略,能否為中國 企業發展開辟一條新出路?
張強:“一帶一路”能源戰略 有利于消化國內過剩的鋼鐵和設備 產能,拉動國內經濟發展。但中國 石油裝備制造業屬于“一帶一路” 戰 略 的 末 端, 其 促 進 效 果 相 對 滯 后。相比之下,投資與基礎建設作 為“一帶一路”能源戰略的前端會 見效很快。此刻,中國企業需要有 更激進的市場營銷策略,在練好基 本功的同時,嚴控質量標準,在遵 守國際標準的同時, 提升企業形象、 樹立企業品牌,做好宣傳工作。同 時不斷學習并提升國際市場溝通和 開發國際市場的商務能力。目前, 中東油氣市場中國入圍的合格裝備 供應商還比較少,當地的 NOCs 和 IOCs 以及 EPC 公司對中國品牌還 沒有概念。中國企業需要更積極地 走進中東市場,需要讓自己品牌隨 處可見,并做出優秀的業績,這樣 才能夠真正打開中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