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能源結構頁巖氣或擔重任
時間:2016-05-18 17:18
來源:
作者:本刊記者 / 宋鑫源
2015 年 國 產 天 然 氣 1,350 億 方,進口 614 億方,用氣 1,932 億 方,氣量消耗基本持平,隨著國家 擴大天然氣用氣計劃的實施和國內 市場對天然氣需求的增長,氣量不 足的矛盾還將凸顯,屆時僅靠進口 天然氣難以解決根本問題。美國頁 巖氣革命的成功似乎給中國指明了 方向。頁巖氣讓美國成功擺脫了能 源進口靠中東的局面,優化了用能 結構,使清潔能源天然氣占能源比 例提高到 30% 以上。中國頁巖氣 如能實現美國頁巖氣的產量,或將 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當前不合理的用 能結構。日前,國家能源局印發了 《2016 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該 意見要求進一步加快能源結構調整, 明確 2016 年天然氣消費比重要提高 到 6.3%,實現產氣 1,440 億方,較 2015 年增長 9.3%。新增百億方天 然氣的目標,對于中國頁巖氣來說 不是什么難題。
天然氣用氣的趨勢與挑戰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石油天 然氣的消費量還有很大差距。正如 中國工程院翟光明院士所說的“發 達國家油氣的消費能占所有源消費 的 70%,煤炭占 20%,而中國正 相反,油氣消費占 24%,煤炭消 費 超 過 60%, 非 常 不 合 理。” 從 新增探明的油氣儲量來看,中國油 □ 本刊記者 / 宋鑫源 氣資源還算豐富,老油田雖步入開 采尾聲階段,但國內非常規油氣資 源尚未大規模開發。數據顯示,目 前中國可采常規天然氣可達 20 萬 億方, 非常規可達 80~120 萬億方, 非常規天然氣的優勢明顯,尤其是 頁巖氣。隨著頁巖氣探明儲量與產 量的增加,對能源結構優化的優 勢將更加凸顯。
從國內油氣儲量 來看,優化能源結構天然氣更適 合 擔 當 重 任。 同 時, 全 球 能 源 消 費結構向清潔化、低碳化的轉變 趨勢也不可扭轉。 現階段增加天然氣用量成為一 個挑戰。國際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白 俊認為,2014 年以前國內天然氣每年用氣增長超過 10%,2014 年 增長率為 9%,受國際形勢影響, 2015 年增長率出現下滑,增長率 不足 5%,同時國內頁巖氣產量也 未達到計劃目標,若按 2020 年實 現3,300~4,000億方的用氣計算, 今后每年至少應保持在 10% 以上 的用氣增長,就目前國際形勢與國 內市場情況來看,存在一定挑戰。
白俊也肯定了天然氣在能有結構中 的重要地位。他說:“未來,中國 要控制住煤,然后提升天然氣用氣 量,由于近期石油消費增長的可能 性較小,未來能源結構優化還是靠 天然氣。” 頁巖氣增產勢頭迅猛。據 2016 年《BP 能源展望》分析指出,2035 年頁巖氣將占全球天然氣從產量的 25%,中國將成為頁巖氣產量增長 最大的國家。年初以來,四川頁巖 氣產量持續增加,僅 1~2 月份就突 破 6 億方,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 15 倍,增勢迅猛,說明中國頁巖氣的 增長速度。隨著 15 年四川盆地內 相繼竣工的天然氣輸送管道,“川 氣”已成功向華中、華東、華南地 區輸氣。此外,重慶市也用上了自 家涪陵產的頁巖氣,有效提升了重 慶市的氣源保障,優化了重慶市的 用能結構。
深度開發技術要與時俱進
“經驗是要付出高昂學費的,但 它比一切老師都好。”這是一句著 名的英國諺語,中國頁巖氣的發展 正如其說。地質條件比北美更復雜, 氣藏埋藏深度更深,一些成熟的國 外技術無法照搬應用,這讓中國企 業不得不探索適合本土的技術裝備。 目前,國內頁巖氣開發已初具 規模,局部地區已顯示出商業化開 采的趨勢,標桿區塊的建立更加強 了開發頁巖氣的信心。鉆完井、水 力壓裂、測錄井、地球物探、旋轉 導向等技術的國產化,讓頁巖氣開 發變得不像當初那樣困難。隨著水 平 井 快 速 鉆 井 技 術、 壓 裂 試 氣 技 術、泵送橋塞與多級射孔聯合作業 技術、地面工程一體化技術的不斷 優化,使得頁巖氣開發的成本大幅 降低。目前,國內頁巖氣開發單井 水平井的成本已經從 1 億元下降到 5,500~7,000 萬,這讓頁巖氣開發 變得有利可圖。
同時,國產化裝備的成功研發 與應用,為頁巖氣開發打下了堅實 的硬件基礎。水平井分段壓裂“封 隔器”即國產化橋塞的應用與多型 號國產壓裂車的應用都是最好的佐 證。隨著國內頁巖氣向更深層系的 開發,現階段的一些技術已無法滿 足,需要繼續優化或研發。據涪陵 二期項目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涪 陵二期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隨著鉆井遇到更深的地層、更復雜 的地質結構, 一些技術已無法使用, 急需解決。相信,通過國內企業對 技術的不斷創新與優化,更深層系 的頁巖氣資源也將被開發出來,突 破頁巖氣的產量問題,促使中國能 源結構更加合理、更加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