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的基石
時間:2015-10-13 11:32
來源:
作者:繼運
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 周年閱兵式上,中國向世界展示了武器裝備的實力:99A 主戰坦克、紅箭10 反坦克導彈、東風16 中程常規彈道導彈等等,這些躋身國際一流,甚至超越世界先進水平的武器裝備,讓國人揚眉吐氣。中國承諾不首先發動戰爭,但若有來犯,我們有信心讓侵略者有來無回。
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結束70 年,很多人卻沒有意識到,另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并沒有終結。索尼、松下、豐田、尼桑,這些品牌我們大都耳熟能詳。當下各電視臺播出的真人秀,成年人恐怕難以想象,其配樂多來自日本動漫。
日本經濟文化的糖衣炮彈,令人樂享其中,渾然不覺。這樣說并不是排斥日貨,在交通信息日益發達的今天,坐在家里通過微信,就可以和腳底下的美國朋友聊天。地球越來越像村莊,全球商家在同一市場競爭,攻城略池,勝者為王。
一邊是超強技術、有品質保證的產品;一邊是技術落伍、缺乏安全度的制造。莫說經濟學人,普通消費者也知道該如何選擇。區域壟斷只會一時,不會永遠。只會阻止科技前進的步伐,不可能阻斷人類科技的進步。高聳的柏林墻被推倒了,再頑固的壁壘,終會崩塌于飛速發展的歷史車輪之下。
習近平主席說:中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新常態意味著事物發展變化到一個新的相對穩定狀態。比如: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中低速增長,經濟發展的動力由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
由于油價長期低位運行,投資成本提高,利潤空間壓縮,整個能源業的發展面臨著嚴峻挑戰,國內油氣工業不得不慎重選擇。蝴蝶效應自然會波及到裝備設施的生產與投入。于是,“國外產品質量保障”的輿論,再度甚囂塵上。
此刻,我們必須增強信心。信心的基石在哪里?持續的技術創新,具體可行的管理創新。道理簡單,做起來不容易。推動創新的力量,無外來自企業內部的主動變革和來自外部環境變化的倒逼。裝備制造業的壓力,在低油價下愈發顯現。新油田開發難度增大、開發條件愈發復雜,使得客戶對裝備的要求不斷提高,國產裝備制造的瓶頸亟待實現突破。在這場經濟戰中,唯有持之以恒的技術創新,輔以靈活高效的發展體制和運行機制,才能保證我們立于不敗之地。
排除狹隘的思想意識,以廣闊的胸懷包容一切。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國產品牌在國內市場逐步奪回失去的陣地,在國際市場亦有向好趨勢。中國制造不再是粗制濫造的代名詞,我們越來越多的產品被貼上優質的標簽。呼喚和平,反對戰爭,我們的信心來自于強大的國力和軍事實力。支持選購自主品牌,不是靠簡單粗暴的壟斷,而是來自于優質的產品和超前的服務。
新常態下的市場法則是品質領先行天下。信心的基石是科技、安全與高效。
自信,就是中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