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cseiw"><menu id="cseiw"></menu></fieldset>
<strike id="cseiw"></strike>
<del id="cseiw"><sup id="cseiw"></sup></del><del id="cseiw"><dfn id="cseiw"></dfn></del>
  • 當前位置:首頁> 石油故事

    上個世紀中葉蘇聯的石油工業

    時間:2018-10-11 15:14 來源: 作者:宮柯

    新中國創立之始一窮二白,擺脫落后的唯一出路只能依靠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給予經濟技術援助。當時的蘇聯是中國崇拜的楷模,黨中央頒布了全面向蘇聯學習的國策 , 以蘇聯的政治經濟體制為摹本開始建設中國的社會主義。1950 年2月,中蘇兩國政府簽訂了友好同盟互助條約。1955 年 7月,國務院序列比照蘇聯的模式增設了石油工業部, 派出專項考察團,對蘇聯石油工業的現狀做了全面系統的了解。1917 年,十月革命勝利前的俄國僅有巴庫、格羅茲內、瑪依柯伯,恩巴、費爾干五處油田,全部集中在南部的里海西岸,統稱為巴庫產油區。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俄國的石油開采量 60% 被三家外國石油公 司 控 制,追逐利潤的掠奪性開采對油田和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在里海之濱的巴庫城區已見不到綠蔭,喝不上淡水,到處彌漫著燃燒石油飄蕩的黑煙,作家高爾基曾把這一帶描繪成“黑暗地獄”。1920 年,蘇維埃政權宣布油田國有化的時候,全蘇聯的石油年產量尚不足 300 萬噸。在蘇聯共產黨的領導下,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蘇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石油工業一躍而起,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石油生產國和技術輸出國。
     
    歷史性的轉折起源于 1934 年 1 月召開的蘇共第十七次代表大會,蘇共號召石油地質工作者面向莫斯科東部尚未進行石油勘探的廣袤區域進軍,提出了建設新石油基地的宏偉構想。著名石油地質學家、蘇聯科學院伊萬·米哈依洛維奇·古勃金院士創立了區域石油勘探的嶄新地質理論,他對俄羅斯中央地臺進行了整體研究,指出在伏爾加至烏拉爾之間埋藏的泥盆紀地層是生成和蘊藏石油的有利地區。天才的古勃金院士高屋建瓴一語中的,在他的引導下挺近荒原的勘探隊駕馭鉆機,很快在巴什基利亞、莫洛托夫城、克拉斯諾卡姆斯克、舍次蘭、斯達夫羅保爾、布古魯斯蘭等地發現了儲量豐富的油藏。到 1937 年的時候新的產油區連成了一片,建成了以十月城為中心的又一處大型的石油生產基地,蘇聯人稱為第二巴庫。
     
    這片富集石油的廣袤區域,總面積比英國領土大兩倍又四分之一,比法國領土還大二分之一, 并且油層的埋藏深度淺,石油的品質優良,地下能量充足,60% 以上的儲量可以自噴開采。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蘇聯已探明的石油儲量躍居世界第一位,蘇聯的石油工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期。經歷了長達四年的反法西斯衛國戰爭,蘇聯的部分油田盡管遭到了嚴重破壞,但是元氣沒有大傷,戰后很快恢復了生產。蘇聯共產黨召開第十九次代表大會的時候,提出五年內要增加 85% 的石油產量,用以恢復國民經濟和進行新的建 設。憑借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強大的重工業實力,蘇聯制定了優先發展石油裝備制造業的戰略。
     
    早在衛國戰爭爆發前的 1940 年,蘇聯的鋼產量已經是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生產規模。戰后轉為民用生產,充足的優質鋼材和技術儲備為石油管材、鉆機鉆具、采油機械、煉化裝置的制造提供了保證。1950 年,蘇聯制造的重型鉆機最大鉆井深度達 到 3,200 米, 成 為 石 油 鉆 探 和開采必不可少的利器。鉆采裝備全部立足于自己制造,應有盡有。尤其是發明了技術性能先進的渦輪鉆具,擺脫了石油鉆井依靠鉆盤驅動方鉆桿的限制,鉆出了井筒軌跡可以人為控制的定向斜井,使位于重要建筑物下方、河底、湖底,近岸海底的石油得以開采,鉆井和采油工藝取得了世界領先水平。
     
    1955 年統計,美國新鉆一口井平均增加的石油開采量僅有 500 噸左右,而當時的蘇聯卻高達 3,000 多噸,是美國的6倍。在油田開發方面,蘇聯全面超過美國。資本主義國家的大油田往往被多家石油公司分區占有,為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投資人不會考慮油田的總體開發效果,盡可能在各自的占有區多打井,快采油,不僅造成了天然資源的浪費,并且還降低了采收率,致使 70% 左右的石油滯留地下難于開采。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蘇聯,油田歸國家所有,為油藏的整體評價, 制定開發方案,提高最終采收率提供了保障。
     
    上個世紀 40 年代,蘇聯的油藏工程師終結了靠運氣采油的盲目性,把油田開發引向了科學的軌道,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系統理論,通過在中小油藏上進行邊緣內和邊緣外注水補充油層能量的先導實驗,取得了突破性的技術成果。科學開發油田的新方法在杜碼茲和羅馬什金等特大型油田的開發中得到了全面應用,開創了油田早期內部注水保持地層能量和按照不同性質實行分層開采的先河。上個世紀 50 年代中期,蘇聯的油田開發已經取得了采收率超過40%的卓越成就,并且還使采油成本下降了三分之一。
     
    1957 年,蘇聯的石油年產量飆升到 1 億噸以上,占世界總產量的 11%。盡管當時美國的石油產量還穩居世界第一,但是科學技術的含量已遜色于蓬勃興起的蘇聯。在油氣集輸方面,上個世紀中葉的蘇聯已經建成了總長度一萬余公里的大口徑輸油管道和幾萬公里長的天然氣輸送管道。這些縱橫交錯的鋼鐵巨龍,穿越浩瀚的荒原和原始森林,將各個油氣產區與上百座煉油廠連接成一張高效率、低損耗的油氣輸送網,源源不斷地為蘇聯的石油化學工業提供原料。
     
    上個世紀 50 年代末,蘇聯生產的朔料、合成纖維和人造橡膠的總產量居世界第二位,令當時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中國羨慕不已。中 國 既 是 蘇 聯 的 盟 友 又 是 陸地接壤的鄰國,政治背景和地理環境決定了新中國只能站在蘇聯一邊探索自身發展的道路。蘇聯給予的援助盡管不是無償的,也不是最先進的技術,但卻是中國最急需的。
     
    1957 年公布的數據表明,中國占當時蘇聯對外貿易總額的 15.4%,僅次于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西德),居第二位。那時候中國只能向蘇聯出口錫礦、大米、肉類、水果、茶葉、油料作物、毛織品、絲綢、黃麻、服裝等低端產品,換回國內尚不能生產的機器設備、各類石油制品和化工原料。
     
    1950 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后,蘇聯向中國首批提供了3億美元的貸款,1954 年又向中國貸款 5.2 億盧布。同年的 10月 12 日,中蘇兩國還簽訂了科學技術合作協定,蘇聯出人員、出技術幫助中國建立國防現代化和工業體系,先后有 156 個基礎項目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開工建設,我國累計獲得了 7,500 余份技術資料。其中石油工業部在蘇聯的援助下建成了百萬噸加工能力的蘭州煉油廠,陸續進口了各種型號的石油鉆機、鉆具、采油機械和石油勘探開發所需的儀器儀表。還選派 300 名留學生到蘇聯進修石油專業,參照蘇聯的模式建立了北京石油學院和石油科學研究院。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中蘇友好的蜜月期僅僅維系了 10 年,但是這 10 年打下了后續發展的堅實基礎,無論以什么樣的眼光回望那段歷史,都必須承認當時的蘇聯是中國邁向工業現代化的啟蒙導師。
    戰略合作
    戰略合作 全球石油化工網 世偉洛克 北京石油展 API 斯倫貝謝
    国产日韩在线视看高清视频手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老司| H无码精品3D动漫在线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资源|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三区麻豆| 日本h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中文字幕| 热综合一本伊人久久精品| 亚洲av综合日韩|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韩少妇无码喷潮系列一二三|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播放| 国产自偷在线拍精品热|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 久久亚洲精品高潮综合色a片|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 亚洲午夜精品在线| 久久精品亚洲AV久久久无码|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午夜理论片不卡| 99RE6热在线精品视频观看|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91免费精品国自产拍在线不卡|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码|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爆乳| 蜜臀91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 日韩写真集福利视频| 日韩深夜福利视频|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