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cseiw"><menu id="cseiw"></menu></fieldset>
<strike id="cseiw"></strike>
<del id="cseiw"><sup id="cseiw"></sup></del><del id="cseiw"><dfn id="cseiw"></dfn></del>
  • 當前位置:首頁> 石油故事

    三次引進成就中國石油工業 (上)

    時間:2018-09-28 16:17 來源: 作者: 宮柯
    顧中國石油工業的迅猛發展,可以說是一路凱歌,大體經歷了建國初期艱苦創業、文革期間自力更生、改革開放后洋為中用三個主要階段。在幾代石油人堅持不懈的努力下,用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蕩滌了極端落后的沉疴,躋身于世界排名的前列。這段由弱到強的跨越性轉折,與三次大規模的技術裝備引進密切相關。

    中蘇友好奠定了基礎
     
    1949 年新中國創立之際,石油工業一片慘淡,面臨供給不足的嚴重危機。寒流很快襲來,毛澤東主席放下諸多待定的建國大事,乘火車匆匆啟程前往莫斯科,一路上都在思考如何拜見社會主義陣營的盟主斯大林,為滿目瘡痍周身缺血的新中國爭取經濟援助。經過一輪又一輪艱難的外交談判達成了共識,兩國政府于 1950 年 2 月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由此掀起了在蘇聯及其東歐盟友的援助下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高潮,基礎最為薄弱的石油行業迎來了發展壯大的第一次機遇。
     
    1950 年 3 月,尚在莫斯科訪問的毛澤東主席,親自出席了《中蘇關于在新疆創辦中蘇石油股份公司協定》的簽字儀式。從第一份合同的落實到 1960 年中蘇關系的破裂,10 年間以蘇聯為主,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為輔,向中國輸出了全套的地球物理勘探裝備、鉆采機械、以及相應的儀器儀表和相關技術體系,其中包括航空磁力、重力、大地電流探測設備和 10 套當時性能最先進的車載式光點地震儀。據稱,當時蘇聯制造的尖端石油勘探測井儀器價格非常昂貴,購買一套支付的費用相當于三架噴氣式戰斗機的款項。盡管如此,為了組建日后能夠獨立進行石油普查的勘探隊伍,中央人民政府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優先安排資金照單引進。同時還高薪聘請蘇聯和東歐友好國家的專家來中國傳授技術。據《百年石油》一書披露,從 1950~1959 年,先后有434 名來自蘇聯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受聘擔任了中國石油系統的技術顧問。
     
    這一時期,中國的石油工業完全臨摹了蘇聯的模式,創建的石油科研院所采用蘇聯的技術標準,應用蘇聯提供的科研儀器,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開展區域性石油普查。開辦的石油院校頒發俄文版的教科書,聘請蘇聯教師講授專業課程。同時,連年選派留學生和在職人員到蘇聯以及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專業深造進修。上到石油工業部的高層領導,下到石油生產的每一個崗位,人人都把蘇聯專家尊為啟蒙導師,學習蘇聯總結的石油地質理論和積累的勘探開發實踐經驗,利用從蘇聯引進的全套裝備建立起初具規模的石油工業體系。短短幾年的時間,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一掃而光,相繼在新疆的準噶爾盆地探明了克拉瑪依油田,在青海的柴達木盆地發現了油泉子含油構造,在四川盆地鉆遇了多處油氣顯示地區,在蘇聯的援助下恢復了玉門油田的生產能力,建成了中國第一個百萬噸級天然石油生產基地,使全國的石油產量從 1949 年的 12 萬噸,躍升到 1959 年的 373 萬噸。

    從蘇聯引進的全套石油裝備解決了燃眉之急,為了謀求長遠的可持續發展,從 1953 年起在蘇聯的援助下開始建設制造石油基礎裝備的工廠。1954 年,寶雞石油機械廠落成,按照蘇聯的圖紙生產石油鉆采機械的配件。1955 年底,西安物理儀器修造廠宣告成立,1956 年改為西安石油勘探儀器總廠,參照蘇聯的樣品制造出全自動電測儀,獲得了國家發明獎。同年,上海石油鉆頭廠仿制蘇聯的三牙輪鉆頭獲得成功。1956 年成立了上海石油機械配件公司,下轄 16 個中心廠、54 個衛星廠, 開始制造高壓閥門、 采油樹、防噴器、鉆桿接頭,抽油機配件等石油專業產品,結束了中國石油裝備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
     
    上個世紀 50 年代初,中國的石油煉化加工產業處于空白狀態,生產不出高質量的燃料油和潤滑油。為了幫助中國提升石油煉化加工的能力,蘇聯援建了第一座現代化的煉油廠,1956 年 4 月在臨近玉門油田的蘭州市破土開工。同時蘇聯還應中國政府的邀請,派出技術專家到東北地區,協助升級改造日偽統治時期遺留在大連、撫順、吉林、四平等地的油煉廠,指導裝置簡陋的玉門煉油廠,試制成功了當時國內急需的透平油、壓縮機油、氣缸油三種新產品。從而使中國的石油煉制加工告別了小茶壺式的寒酸,營造了鉆、采、煉上下游齊頭并進的石油產業鏈。
     
    中蘇友好的 10 年蜜月期間,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也向中國伸出了援助之手,來自羅馬尼亞的鉆機,東德的鉆桿、捷克斯洛伐克的重載汽車、波蘭的大馬力柴油機、匈牙利的地球物理地震勘探儀器,為中國石油工業體系的建立錦上添花。盡管當時中國從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引進的石油技術裝備并不是最先進的,但卻是填補空白的及時雨、雪中炭,是新中國在受到帝國主義國家敵視、包圍、封鎖之下能夠得到援助的唯一來源。1950 年到1960 年,第一次大規模成龍配套的石油技術裝備引進,奠定了中國石油工業完備的基礎,為上個世紀 60年代的大發現、 大開發, 培訓了人才、積蓄了力量。改善民生的石油化工1960 年,中蘇兩黨公開論戰導致關系惡化,斷絕了外援,蓬勃興起的石油工業被迫在已有的基礎上自力更生。
     
    1964 年,西歐的法國率先轉變態度,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1965 年,石油系統從法國引進了 5 套技術性能遠超過蘇聯的地球物理模擬磁帶地震儀,交給西安石油儀器廠進行仿制。有了這種勘探石油的先進利器,讓石油工業部如虎添翼,一口氣裝備了 200 支石油物探地震隊,應用到華北和環渤海灣地區的石油勘探,發現了成片隱蔽的深層油氣田。從而使中國的石油產量在 1970年攀升到了 3,000 萬噸。當時,中國沒有像樣的石油化工,小作坊式的化肥裝置生產不出高含氮的尿素。

    錦州率先生產出的化學纖維稱為錦綸,因為數量太少,紡織的尼龍襪子成為緊俏的奢侈品。僅有的兩套乙烯生產裝置,年產量不到 6 萬噸,導致塑料制品供不應求。1971 年初秋,毛澤東主席結束了巡視大江南北的旅程, 乘火車從上海返回北京,發現隨行的工作人員穿了一件的確良襯衣感到很新奇,詢問情況才知道在上海要想買到這種化纖面料的服裝不僅要憑工業卷,還要排長隊限量購買。于是在當年召開的全國計劃工作會議上與周恩來總理談起這件事, 指示從國外 “先買一個廠” ,多生產一些的確良,改善人民群眾的穿衣需求。此時,恰逢世界格局逐漸向有利于中國的方向轉變,第二次大規模引進石油技術裝備的機遇悄然降臨。
     
    1971 年 10 月,聯合國恢復了中國的合法席位。1972 年 2 月,美國時任總統尼克松來訪,發表中美《聯合公報》,確立了一個中國的原則,開始磋商兩國關系正常化。同年 9 月,日本時任首相田中角榮抵達北京,宣告中日兩國恢復邦交的消息震動了全世界。一些急切盼望與中國來往的產油大國和西方發達國家再也坐不住了,紛紛搖動尋求合作的橄欖枝,迎接首次到中東和歐美地區考察的中國石油代表團。通過法國、伊朗、加拿大三國敞開的窗口,使中國石油界看到了巨大的落差。執掌石油工業帥旗的康世恩觸景生情,悲壯地發憤:“傾家蕩產,砸鍋賣鐵,我們也要上一套30 萬噸乙烯裝置”。
     
    當時,仍在進行的文化大革命運動,已經使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財政捉襟見肘,外匯儲備降到了最低點。即便如此,國務院還是痛下決心,在李先念副總理的主持下制定了優先從國外采購石油化工裝置,解決人民群眾缺吃少穿的問題。這份需要花費 43 億美元的大單,簡稱“四三方案”,經毛澤東主席審閱后批準實施。首批項目與美國、日本、荷蘭、丹麥等國簽訂了采購 13 套大化肥、4 套大化纖和1 套 30 萬噸乙烯生產裝置的合同,總計支出了 18 億美元,占“四三方案”的 41.86%。這批首次引進的石油化工裝置具有世界領先水平,視為國之重器,國務院調動了 27 個省市的上千家企業進行石油大化工基地的建設施工。
     
    引進的第一套 30 萬噸乙烯及其配套的高壓聚乙烯、聚丙烯生產裝置落戶在北京遠郊燕山腳下的東方紅煉油廠,兩者合并后改稱燕山石化公司。1973 年 8 月破土動工,經過 2 年零三個月的日夜奮戰最終建成投產,并積累了大型石油化工設施安裝、調式、運行的經驗。隨后,國務院決定再引進 4 套 30 萬噸乙烯生產裝置,安排的大慶、揚州、寧海等地建廠,一舉使中國的乙烯總產量上升到世界前列。
     
    引進的 13 套 30 萬噸合成氨和48 萬噸尿素生產裝置,分別安排在四川瀘州、河北滄州、遼寧遼陽、黑龍江大慶等靠近油氣田的位置建廠,1973 年下半年開工,1976 年后陸續竣工投產。1978 年,已經建成的 7 套大化肥生產裝置累計生產尿素 361 萬噸,使中國的糧食產量穩步增加, 創造了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的奇跡。引進的第一套大型化纖生產裝置落戶在上海金山石油化工總廠,1977 年建成投產,可向當時全國擁有的 8 億人每年平均供給三尺化纖紡織面料,使中國結束了完全依賴種植棉花紡線織布解決穿衣問題的歷史。
     
    上個世紀 70 年代的石油化工生產裝置大引進立竿見影,不僅使中國人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還為日后輕工業的發展、國防工業的品質提升、農業生產的現代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第二次大規模技術裝備的引進,石油系統上下游逐步匹配,一批掌握了石油大化工生產技術和管理的高端人才脫穎而出,不僅使中國的石油化工產品琳瑯滿目,并且具有了創新的研發能力。從第一批引進的石油化工裝置落地開始,中國的石油生產與煉化加工猶如羽翼豐滿的一雙翅膀,煽動起一飛沖天的力量追趕世界先進潮流,大幅度縮減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未完待續)
    戰略合作
    戰略合作 全球石油化工網 世偉洛克 北京石油展 API 斯倫貝謝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日韩AV无码精品一二三区|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AV| 99久久国语露脸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2| 日韩高清不卡在线| 日韩久久无码免费毛片软件| 精品久久伦理中文字幕| 久久久国产精品va麻豆 | 免费无码精品黄AV电影| 国产精品久久波多野结衣|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快|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久久久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日日夜夜精品视频| 青娱分类视频精品免费2| 99视频全部免费精品全部四虎 | 国产福利视精品永久免费 | 日韩免费无砖专区2020狼|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软件 |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久99久无码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狠狠色伊人久久精品综合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91精品国产福利在线导航|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夜色AV网站 | 亚洲av日韩aⅴ无码色老头| 日韩精品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午夜一级毛片密呀 | 国产精品毛片大码女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