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我國東北鉆探石油始末 ( 上 )
時間:2017-10-12 15:45
來源:
作者:songxinyuan
富饒遼闊的東北,最先遭受日本的侵略,淪陷的時間最長,被奴役 14 年。在那段暗無天日生靈涂炭的苦難歲月,幾乎所有的生態資源和業已發現的礦藏都被殘酷掠奪,唯獨石油躲過一劫,得以幸免。日本當時的為什么沒有在東北鉆探出石油?答案并不像民間傳說的那樣玄妙刺激,只不過是沃土千里的松遼盆地沒有被日本人納入搜尋石油的視野。
沒有根據的傳說
很久以來,關于日本侵占東北期間曾在松遼盆地的中心大慶地區鉆探石油的傳言,傳得沸沸揚揚,說得有鼻子有眼。大慶油田石油科技館的講解員繪聲繪色地向觀眾介紹: 日 本 人 曾 在 薩 爾 圖 一 帶 打 過六七百米深的探井,差一點就鉆到了油層,還言之鑿鑿地點出了日本人打探井的位置在大架子屯附近。相似的說法林林總總,至少有三四個版本。當年的大架子屯早已灰飛煙滅,經歷過日偽時期的百姓蹤跡難覓,日本人是否在這附近鉆探過石油成為一個口頭流傳的噱頭。民眾處于對日本人的仇恨,巴不得小鬼子不走運, 寧信其有決不信其無。所以越傳越離奇,弄得地質專家們不得不檢索日偽時期遺存的地質資料,進行核實。
事實果真如此嗎?地質專家給出了否定回答。1955 年夏天,地質部指示東北地質局派出地質調查小分隊,沿松花江展開首次以尋找石油為目的地表地質踏查。擔任隊長的韓景行是最早進入松遼盆地內部找油的地質師,后來出任地質部松遼石油普查大隊的大隊長兼總地質師,堪稱了解松遼盆地地質情況的權威。他寫了一篇回顧《突破松遼油區》的文章,收錄到大慶文史資料第一輯《大慶油田的發現》一書,其中談到:
我在 1949 年曾經看到一份日偽資料,其中就談到東北和松遼平原的石油遠景問題, 他們的結論是世界石油多產自“海槽”,松遼平原為“陸槽”,所以不可能有石油。可見 “貧油論” 在國外是很有影響的也許正因為“貧油論”的影響,日本帝國主義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到處掠奪石油,卻沒有在松遼盆地搞石油勘探,使那里的石油被保存下來。
1957 年 3 月,石油工業部從西安地質調查處抽調邱中建地質師等7 人,成立了松遼平原地質專題研究隊,編號為 116 隊。中心任務是搜集松遼平原以往地質資料及地球物理資料,整理匯編各項綜合性圖幅進行研究,提出該盆地的初步含油評價與下一步工作的意見。他們從地質部借來了幾麻袋老資料,在北京六鋪炕石油工業部頂層的一間辦公室閱讀了 2 個多月。后來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邱中建,在《松遼平原早期地質研究工作紀實》一文中記述:從 1957 年 3 月 26 日起,我們開始對北京地區存放的資料和機構進行了系統調查,包括地質部全國資料局,石油部資料室,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地理研究所,煤炭部,國家測繪總局等,發現松遼盆地周圍地質資料豐富,內容龐雜,解放前后均有。包括日本人的資料;區域地質、地層方面的資料;構造方面的資料;油氣苗調查資料;煤田地質方面的資料;綜合找礦及土壤地理、水文地質方面的資料;地球物理勘探方面的資料。而(松遼)盆地內部地質資料卻十分貧乏,只有早期線路地質調查的資料和地質部物探及地質概查的資料。
邱中建院士十分肯定地說: “沒有見過日本人在大慶薩爾圖地區進行過石油鉆探的記載。”已故的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總地質師楊繼良,1958 年受石油工業部西安地質調查處派遣來到松遼石油勘探局。他是最初的地質室主要成員之一,為設計三口基準探井的井位,曾與地質部松遼石油普查大隊進行了廣泛的接觸和交流,壓根兒就沒聽說日本人在薩爾圖一帶的大架子屯兒鉆探過石油的事。如果真有這回事,松遼石油勘探局地質室一定會派人找當地的居民調查了解,這么重要的信息被忽略了豈不是罪過。
大慶油田發現石油之后流言四起,楊繼良總地質師也感到心里沒有底,搜集了大量日偽時期遺存的地質資料查找線索,結果沒有任何發現。1994 年,他在大慶石油管理局勘探開發研究院內部資料《大慶油田地質規律與勘探經驗》文集中,發表鄭重聲明:需要指出,在有的科普讀物中談到,日本人曾在大慶地區鉆過找油的探井未獲成功,經反復查對各種文獻資料,證實日本人沒有在大慶區域內開展過地質調查和鉆探工作,應予以澄清。持續了半個多世紀的口口相傳,不斷有人添枝加葉,甚至有人說當年在大慶地區負責鉆探的日本地質學者得知我們發現了大油田懊悔地切腹自殺了。這種民間帶有仇視情緒的謬傳,說得越泄憤越會被人相信, 無論杜撰的故事多么扣人心弦,但是故事就是故事,絕不是史實。
為了讓真相大白于天下,1993 年石油工業部在組織地質專家編撰《中國石油地質誌》的過程中再次對日偽時期遺存的東北地區地質資料進行了復審,得出的結論依然是子虛烏有。在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中國石油地質誌》卷二上冊闡述“松遼盆地勘探歷程”一節,明確寫到:經過廣泛查閱有關文獻資料,沒有見到中外科技人員于建國前在松遼盆地內部進行石油調查或鉆探油井的確切記載,也沒有查到在大慶長垣地區日本人鉆過數百米井深的確切記載。因此可以認為 1949 年以前,在松遼盆地內部沒有正式開展過油氣勘探工作。
現在我們有理由認定,關于日本人在侵略東北期間曾在大慶地區鉆探石油的說詞是一個沒有史料依據的傳說。但不是空穴來風,東北淪陷期間日本人確實進行了廣泛的地質調查,發現了一批煤礦、鐵礦、油母頁巖等重要的礦產資源,也曾進行過石油鉆探,并且發現了瀝青和少量的油氣顯示,但都不是在松遼盆地內部。
那么,日本人在大架子屯鉆探石油的傳聞是怎么產生的呢?最大的可能性是當地的老百姓把日本人進行水文地質調查的淺鉆誤認為是在找石油,或者是把日軍測繪地圖所設立的硯標當成了鉆機。總之,偽滿洲國時代的薩爾圖草原屬于窮鄉僻壤之地,絕大多數農牧民愚昧無知,見了日本人躲還來不及,哪里會明晰的知曉小鬼子在搞什么。這個不脛而走的傳說,肯定是出現在大慶油田發現之后。當時鉆井的石油工人分散住在井場附近的村子里,休班的時候躺在熱炕上與老百姓閑聊天,東拉西扯談了日本鬼子侵占東北 14 年為什么沒有發現石油的問題,你一言我一語,集體創作了這段詛咒日本人無能的瞎話。原始的版本已經無從追溯,大架子屯是否真實存在過也很難說。
筆者查閱了大慶市人民政府編制的《黑龍江省大慶市地名錄》,新舊地名中均沒有見到大架子屯。 1964年前后為了給油田開發讓出土地,在薩爾圖地區遷出的村屯記載中也沒有找到有關大架子屯的只言片語。回望 70 多年前遭受的蹂躪,貪婪的強盜已經嗅到了東北地下蘊藏石油的氣息,命懸一線的追蹤調查始于上個世紀初期。盡管傳說與史實不相符,但是日本人在東北沒有發現可供開采的油藏是值得慶幸的大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