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油微地震監測實例
時間:2016-03-24 09:45
來源:
作者:鄭曉芳
近年來,致密油儲層增產改造已取得初步成果,針對致密儲層多采用大規模水力壓裂投產,研究壓裂裂縫擴展規律、優選壓裂作業參數,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縫的擴展形態,提高壓裂措施效果,是目前致密儲層改造亟待解決的問題。
微地震監測技術自20 世紀90年代開始發展以來,目前已廣泛應用于非常規儲層的壓裂監測,對儲層壓裂改造全過程進行實時描述。ESSCA 公司Transfrom 軟件是一款集微地震資料處理、解釋和多資料綜合分析為一體的軟件系統。
該軟件在原始微地震數據預處理和自動篩選基礎上,開展微地震精確拾取、反演定位和壓裂改造體積SRV 模型建立,同時對定位的結果與常規地震資料、地震反演、裂縫屬性體交匯分析,解釋裂縫參數、評價壓裂效果。實現了對微地震處理解釋一體化、壓裂裂縫與天然裂縫研究一體化、壓裂優化與地質研究一體化研究流程。下面以國內某油田致密油區塊某一壓裂井微地震監測作為測試案例。數據收集包括壓裂井和監測井的坐標和井斜 ,監測井的聲波曲線,射孔位置,檢波器信息、采集的微地震數據等。
微地震處理
強P 波初至比較明顯,S 波初至較弱。對射孔信號的P 波做偏振分析得到極化方向,綜合不同射孔P 波的極化方向確定每個檢波器的方向。本次采用八、九、十段的射孔信號定位檢波器方向更加準確可信。速度模型建立:建立基于射孔校正的速度模型。調整每個層的傳播速度(Vp)和縱橫波速度比(Vp/Vs),使射孔信號反演定位的微地震事件和射孔位置誤差最小。
初至拾取:對微地震數據濾波消除部分噪音影響,用長短時窗能量比值法識別初至,AIC 法自動拾取初至,手工方法檢查、修改初至。第十段壓裂初至識別設置短時窗為5.99ms,長時窗為36.86ms,初至時窗長度為24ms。初至拾取選擇Auto Regressive A IC 法,設置信號長度為5ms,噪音長度為7ms,初至時差為28ms。微地震反演定位: 反演定位微地震事件( 見圖1)。走時算法設為均勻介質射線追蹤Isotropic(Shooting), 定位算法選擇Modified Geiger。反演的微地震事件通過置信度質控,可調整初至再重新定位。微地震事件信噪比分布柱狀圖主要在1.5~5 之間。微地震震級分布柱狀圖主要在-3.0~-1.5 之間。該處理結果與斯倫貝謝處理結果在主裂縫方向上是一致的(見圖2)。
微地震解釋
第十段反演的微地震事件主裂縫方向展布(見圖3),第十段壓裂射孔兩次,微地震事件主要分布在監測井一側,為單一縫,主裂縫方向與最大水平應力方向一致。最終確定該段壓裂SRV 有效儲層改造體積為3,725,000 萬方(見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