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市場
時間:2024-06-13 17:01
來源:網絡
作者:小編
東南亞是PP全球重要的生產和消費地區之一,2023年東南亞PP產能近872萬噸/年、產量591萬噸、消費量約630萬噸、進口量約430萬噸、出口量約392萬噸,東南亞為PP輸入地,凈進口量約38萬噸。
東南亞PP供應主要集中在泰國、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和印尼,在東南亞PP總能力中的占比分別為29%、18%、18%、17%、11%,合計達93%。
東南亞PP消費主要集中在印尼、越南和泰國,占比分別為30%、27%和19%,合計達76%。
東南亞PP消費以膜片為主,占其消費總量的35%;其次為拉絲和注塑,占比分別為31%和23%。
未來幾年東南亞地區將迎來一波擴能高潮,預計2024~2030年新增產能超過160萬噸/年。2030年地區內PP供需缺口將在170萬噸左右。
未來東南亞PP在編織制品領域的應用量增速將快于其他領域,在其消費結構中的占比呈增長態勢,其他領域占比呈下降或穩定趨勢。
東南亞聚丙烯消費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其正經歷人類工業第五次產業轉移,即由中國大陸向東南亞及南亞轉移。追求比較優勢是驅動產業轉移的主要動力,主要是由于市場、成本、技術、政策、自然資源等要素稟賦的比較優勢發生變化,進而引發產業轉移。東南亞有將近7億人口,50%年齡在30歲以下,互聯網普及率75%,據谷歌、貝恩、淡馬錫聯合報告預測,如果將東南亞視為一個整體,2030年有可能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
但不同產業的轉移驅動因素存在某些差異。輕工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對勞動力等低端要素成本較為敏感;采掘、冶金等資源能源密集型產業傾向于向能源資源富集地區轉移;電子信息等區域協作型產業傾向于向具有一定產業基礎的優勢地區轉移;汽車制造等市場導向型產業由于運輸成本高,靠近市場需求生產特征明顯,傾向于向市場需求較大的地區轉移。近些年,我國勞動力、土地等傳統要素的比較優勢不斷下降,部分產業和部分環節在全球已經不再具備比較優勢,以紡織服裝、鞋靴、旅行箱包、電子通信部件組裝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以食品飲料、原材料、礦物燃料等為代表的資源密集型產業鏈,呈現出較強的外遷趨勢,這屬于必然趨勢和正常現象。而這一趨勢大幅拉升了當地聚丙烯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