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驅“下海”產油量上升
時間:2024-06-04 17:26
來源:網絡
作者:小編
2014年6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十載征程,中國石化乘勢而上,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在各方面取得顯著成效,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本報開設專欄,講述中國石化各企業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的生動實踐,敬請關注。
5月28日,一艘載有上百噸化學藥劑的船停靠在勝利油田埕北22F平臺,補給驅油藥劑。該平臺是海上油田化學驅油試驗井組,應用化學驅技術后,區塊產油量實現新的躍升,累計增油54萬噸。
頭頂中國科技進步獎、問鼎中國專利獎金獎、登臺世界石油大會,在勝利油田,化學驅油技術是名副其實的撒手锏技術,年產量連續21年占比超11%。可就是這項引以為傲的技術,曾經應用場景只局限在陸上油田,難以在海上油田施展拳腳。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指明了我國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和路徑。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勝利油田時強調,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
為全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不斷開辟上產新陣地,勝利油田努力將化學驅油技術從陸地推廣到海上,技術人員為此鉆研了10年以上。
時間回到2010年,依托863計劃項目“海上油田二元復合驅提高采收率關鍵技術”,勝利油田在海上的埕島油田埕北1F平臺首次試驗化學驅油技術。“化學驅油如同用洗衣粉洗衣服一樣,水中摻入化學藥劑,把犄角旮旯的原油從孔隙中‘洗’出來。”勝利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首席專家元福卿說。
憑借化學驅油技術在陸上油田20余年的積累,元福卿最初對化學驅“下海”試驗抱有極大希望。可連續兩年注入化學藥劑,油井基本沒有增產效果。
元福卿百思不得其解。陸上的孤島油田、孤東油田和海上的埕島油田油藏地質條件相似,化學驅油技術在陸上應用得風生水起,累計動用地質儲量6.6億噸,復制到海上怎么就“水土不服”?
在復盤剖析中,他們找到了失敗原因:海上油田配注化學藥劑使用的是采出水。由于采出水硫離子含量高,在有氧環境下容易生成自由基,對化學藥劑產生破壞,性能大打折扣。
把化學驅油技術應用到海上油田,是元福卿心中的堅持。試驗、失敗、再試驗、再失敗……心有不甘的他帶領團隊嘗試用各種辦法處理硫離子,可結果都不盡如人意。
“治理”行不通,“預防”行不行?2020年,他們轉變思路,提出采用密閉配注工藝,隔絕空氣中的氧氣,避免硫離子發生氧化反應。化學驅“下海”再次被提上日程,選取埕北22F平臺開展先導性試驗,問題果然迎刃而解。
舊愁剛解,又添新憂。海上平臺環境潮濕,化學藥劑受潮板結,堵塞了注入系統。海上注采井距是陸地的二倍,化學藥劑經過長距離運移,性能大大衰減。
為了增強化學驅油效果,勝利油田不斷迭代提升化學驅油體系性能,提高化學藥劑的抗潮性和抗吸附性,大幅提升注入時率。
十年磨一劍。歷經十年爬坡過坎,2023年,化學驅油技術在埕北22F平臺先導試驗區大放異彩,原油產量大幅增加,含水量進一步下降。目前,試驗區月增油2.5萬噸。
化學驅油技術成為海上油田增產上產的“新引擎”。元福卿介紹,目前,勝利油田制定了5期化學驅推廣應用方案,覆蓋石油地質儲量2.2億噸,可進一步提高采收率,增加可采儲量,推動海上油田產量箭頭向上。
國之所需,企之所向。當前,勝利油田一邊研究完善海上化學驅油技術體系,提高驅油效果,一邊思考海上油田應用化學驅油技術后,如何進一步提高采收率。
元福卿說,下一步將錨定制約化學驅油技術應用的瓶頸問題,全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成果轉化應用,不斷開辟化學驅油技術應用新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