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裝備路上破難關攀高峰”
時間:2024-05-23 17:16
來源:網絡
作者:小編
“這項技術可以將過剩的綠電儲存在熔鹽中,在高峰時用存儲的熱能進行供熱或供電……”4月26日,在遼河油田歡喜嶺采油廠電熱熔鹽鍋爐現場,談起產品采用的綠電鍋爐技術,渤海裝備高級技術專家周英如數家珍。
今年是周英在裝備制造領域深耕的第20年。她先后承擔60余項科研項目,收獲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等榮譽和無數科技進步獎項,見證過裝備制造國產化的艱辛歷程,堅決踏上裝備制造向新能源轉型的“新路”。她的創新腳步,始終與能源裝備創新發展并肩同行。
過去,LNG接收站的核心設備SCV設計和制造技術長期被兩家國外公司壟斷,嚴重制約了國內LNG行業的發展。周英深知,要想保障清潔天然氣能源的穩定供給,就必須掌握核心技術,實現關鍵設備國產化。
2012年6月,擺在周英和她的團隊面前的是重重難關:國外技術壁壘森嚴,設備無從借鑒,基礎材料缺乏;“卡脖子”的技術難題一個接著一個:小空間浸沒式高強度燃燒,跨臨界傳質傳熱,管束防結冰,循環交變載荷……
沒有設計方法,周英就緊跟現場應用,從運行參數中找思路、找方法;沒有制造經驗,就廣采眾家之長,針對每一個加工制造難題逐一攻破;沒有材料支撐,就遍訪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有關安監部門和科研院所,最終獲得雙牌號鋼的研制應用許可。
從方案論證、材料實驗、安全分析、小型試驗到現場驗證,周英記不清有多少次往返現場、多少次重復計算。2012年12月,該項目進入調試階段。為解決燃燒器引燃問題,周英帶領項目部人員在40多攝氏度、2米多深的燃燒殼內一待就是一整天。經過10余天的反復驗證與加工制造,產品點火成功率終于達到100%,點火性能完全優于國外產品和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