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悟內涵,經營有道
《石油與裝備》:溫總理談到中國工業化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時,產業發展模式、市場競爭力、科技創新與資源利用效率成為主題詞。作為處在科研前端的鉆井工藝研究院的管理者,您怎樣看這些問題?
張嵇南:如果把產業發展模式、市場競爭力、科技創新與資源利用效率這幾個主題詞串聯起來,都能歸納到一個詞,就是“發展”。再繼續衍伸,我們馬上就會又想到的另外一個詞就是“和諧”。
我國經過改革開放的30多年,目前已經到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各種矛盾凸顯,攻堅難度大。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前方的道路雖然曲折,但是前途仍一片光明。堅定信念,不斷進取,對于我們每一名管理者來說至關重要。
《石油與裝備》: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吉林油田鉆井院提出怎樣的發展思路?
張嵇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作為吉林油田所屬的科研單位,多年來,我們緊緊圍繞“發展、和諧、轉變”三件大事,在中石油“愛國、創業、求實、奉獻”企業精神和我院“崇尚成功、寬容失敗、刻苦鉆研、只爭朝夕”治院方針引領下,以推動吉林油田鉆井技術進步為己任,刻苦鉆研,勇于攻關。
通過科技創新,解決了鉆井技術難題,降低了鉆井成本,提高了鉆井效率和鉆井質量,提升了自身核心競爭力,形成了“科研、設計、監督”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實際的發展道路。
寶貴的經驗來之不易,在以后的發展道路上,我們將一如既往地走下去,為吉林油田的發展盡到科技人員應盡的責任。
科學管理,智慧管理
《石油與裝備》:對于“科研、設計、監督”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在具體的工作中是怎樣去平衡、協調三者之間的關系?
張嵇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企業發展要以適應形勢變化需要為先決條件。換言之,首先是生存,其次才能談發展。
中石油系統進行專業化重組后,面對新的形勢,我們審時度勢,及時調整發展思路,將科研、設計、監督三項工作作為主營業務來抓。其中,科研是基礎,是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前提;設計是手段,是把先進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渠道;監督是保障,是對科研和設計工作的檢驗。三者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在實際工作中,科學分配人力和設備資源,在保障科研工作不斷創新的前提下,爭取與設計、監督工作三者齊頭并進。
對于科研單位,科技實力是硬指標。為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我們將優質資源分配到科研工作中,以解決勘探開發鉆井技術難題為著眼點,通過刻苦攻關,提升科技實力,解決實際問題,推動吉林油田鉆井技術進步。關于先進技術和工藝,作為甲方,我們可以發揮在油田公司的整體優勢,在鉆井設計和方案編制中及時將其應用于生產實踐,縮短了科研成果轉化周期,提高了成果應用效率。對鉆井科研成果的檢驗手段是鉆井監督。在開展監督的過程中,監督人員把發現的問題及時向科研和設計單位進行反饋,使問題及時解決,從而使“科研、設計、監督”三位一體工作模式的整體效能得到有效發揮。
《石油與裝備》:在人才引進與管理、發揮人力資源效能上,鉆井院做了哪些工作?
張嵇南: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石和內在動力。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企業作為人才的集合體,沒有人才就失去了成長和發展的基礎。
對于人才問題,鉆井院領導班子形成了一個共識:堅持不懈地抓好人才培養,把人才培養打造成“永不竣工的工程”,為建設油公司體制下的一流鉆井工程技術研究院奠定人才基礎。
為達到多發現、快發現、早發現人才的目的,我們提出了“善于發現、精心培養、大膽使用”的人才培養理念,既要“不拘一格”, 不漏一人,又要大浪淘沙,“去偽存真”。幾年來,多措并舉開展人才培養。第一,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方法開展培訓;第二,采取“師帶徒”方式開展培訓;第三,采取“兩會”方式開展培訓。即技術交流會、論文發布會。每年舉辦一次;第四,通過崗位輪換開展培訓。對在科研、設計、監督三項主營業務的技術人員不定期進行崗位輪換,到新的崗位后再采取“師帶徒”的方法進行培訓,這樣各崗位的專業技術人員就能掌握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技術,成為技術全面的科技人才。
在培訓環節,注重抓好“三個結合”:一是培訓與個人意愿緊密結合,充分尊重科技人員個人職業生涯設計,從其專業與興趣出發,因勢利導開展培訓;二是培訓與企業發展方向緊密結合,培訓的總體規劃要與企業近期與長期發展目標緊密結合起來,做到培訓與長期發展同向,與近期發展同步;三是培訓與基層工作需要緊密結合,制定培訓規劃計劃前要深入基層開展調研,了解基層工作的缺與需,然后通過培訓進行彌補,以增強基層整體科技實力。
不懈攻關,鉆井增速屢克難題
《石油與裝備》:針對吉林油田自身特點及石油工程服務的現狀,吉林鉆井院形成了哪些優勢技術?目前掌握的技術、裝備實力能否滿足油田發展的需要?
張嵇南:吉林油田是典型的“三低”油田,資源品位差,開發難度大。多年來鉆井院以滿足吉林油田公司勘探開發鉆井技術需求為中心,積極開展鉆井技術攻關,解決了影響勘探開發的“瓶頸”鉆井難題,形成了一系列成熟鉆井技術和工藝。
在勘探方面,成功解決斷陷低壓裂縫性地層嚴重漏失問題,氣藏保護技術應用效果顯著;氣體鉆井技術在查深1井成功應用,鉆井提速又上新臺階;應用環保型超高溫鉆井液技術進一步完善。
在開發方面,微泡沫鉆井液技術得到推廣應用,嚴重漏失區開發進程得到保障;老區、調整區合理泄壓鉆井現場試驗初步獲得成功;在2009年順利完成城平12井,創造了吉林油田單個平臺井數最多紀錄(32口井)的基礎上,淺層大平臺鉆井技術持續提升,解決了平臺地面有限、平臺井間防碰繞障難題,布井密度與水平井靶點進一步增多, 滿足了油藏滾動開發、平臺靈活加減井的要求;井身結構優化技術持續推廣,獲得顯著經濟效益;乾安等復雜地區水平井技術穩步提高,為低效益油藏開發提供技術保障。
在天然氣方面,一是持續優選PDC鉆頭,火山巖氣藏水平井水平段長度和鉆井速度取得雙突破。通過持續優選12 1/4"直井段PDC鉆頭和8 1/2"造斜PDC鉆頭,使長嶺營城組水平井鉆井速度持續加快,其中長深平10井鉆井周期縮短至138天,水平段長度突破1,200米;英臺氣田第一口深層火成巖小井眼水平井——龍深1平1井實現水平段長1,122米,鉆井周期82天,成功實現12級壓裂完井管柱順利下入。二是優化致密砂巖水平井鉆井方案,小井眼水平段長度突破1,200m。優化水平井技套下深,水平段鉆井長度由843m突破至1,200m,充分滿足了地質開發要求;技套尺寸由9 5/8縮小至7",三開采用小井眼鉆井,單井鉆井成本降低500萬元以上。三是深層致密氣藏小井眼提速技術應用效果突出,水平井鉆井技術指標創新紀錄。通過鉆井提速技術研究與試驗,長嶺第一輪6口小井眼水平井,在水平段長度延長200米情況下,平均鉆井周期縮短9天;綜合提速技術應用后,第二輪的長深D平7井在水平段鉆井長度達1,266米情況下,鉆井周期縮短至135天,比第一輪平均縮短了37天,創造了長嶺氣田水平段最長,鉆井周期最短紀錄。四是集成應用井身結構簡化技術,長嶺直井鉆井速度取得新突破。通過鉆井液防塌技術和PDC鉆頭優選技術的完善和應用,長深108井在井深增加300米達到3,900米情況下,鉆井周期縮短至31天,同比提升20%。五是優化固井技術,提高固井質量,長嶺固井優質率又有新提高。為了滿足大型壓裂改造安全施工以及確保后期安全采氣,在登婁庫優化井身結構后窄間隙固井條件下,通過提高固井質量技術研究與應用,使固井質量得到明顯提升,在固井合格率實現100%情況下,固井段優質率提高22.9%。
《石油與裝備》:此后的工作中,我們又將面臨哪些挑戰?
張嵇南:時至今日,吉林油田已經過了50多年的發展歷程。對于一個大有希望的東部上產油田來說,正處于快速發展的強勁時期。在2012年吉林油田公司召開的“兩會”上,總經理蘇俊提出了到“十二五”末實現油氣當量1000萬噸的奮斗目標。
對我們科研單位而言,要在建設千萬噸油氣田的進程中承擔起科技先鋒的作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任重道遠。首先是我們儲備的前沿鉆井技術還不能完全滿足吉林油田公司發展需要,其次是科技隊伍整體素質仍需加強,第三是設備裝備需不斷更新。按照吉林油田公司“十二五”發展規劃,結合我院工作實際,院領導班子經過研究,明確了我院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定位:以滿足吉林油田勘探開發鉆井技術需求為中心,不斷完善“科研、設計、監督”三位一體工作模式,以創新鉆井新技術、新工藝研發為基礎,以不斷優化編制鉆井工程設計和方案為手段,以嚴格的鉆井工程監督為保障,及時將鉆井新技術、新工藝等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最大程度降低鉆井成本,提高鉆井質量,努力把鉆井工藝研究院建設成為技術先進、裝備精良、人才濟濟的油公司體制下的一流鉆井技術研究院。
履行社會責任,科技可以很“爭氣”
《石油與裝備》:2011年“氣化吉林”惠民工程啟動,數據顯示到2015年,吉林省縣級以上城市管道覆蓋率達到100%,天然氣氣化率提高到60%。吉林油田作為氣源,鉆井院對這個“氣化”的理解也應該更為直接、深刻,目前我院在天然氣勘探開發上工作進展如何?未來又有怎樣的思路?
張嵇南:“氣化吉林”惠民工程是中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履行社會責任,轉變發展方式,實現企地攜手發展的一項具體措施,是企地雙方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打破地域觀念,樹立“一盤棋”思想合作的成果。這項工程的實施,對推動吉林省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4月19日,吉林油田公司與松原市政府就200萬噸/年LNG項目進行了簽約。作為吉林石油人,能親手參與到這項工程中,我們感到十分榮幸與自豪。在“十一五”時期,吉林油田就開始了大規模找氣工作,2005年9月25日,位于松遼盆地南部的“長深1井”,首次試氣便獲得了日產46萬方的高產氣流,成功發現了千億方大型整裝氣田——長嶺氣田。作為鉆井技術研究單位,我們緊密圍繞吉林油田公司工作部署,積極開展天然氣勘探開發鉆井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與應用工作,形成了配套技術:火山巖氣藏長水平段水平井鉆井技術;致密砂巖水平井小井眼鉆井技術;深層致密氣藏小井眼提速技術;集成應用井身結構簡化技術;氣井優化固井技術。
“十二五”后四年要穩健發展原油生產,加快天然氣上產,2015年原油產量保持600萬噸以上,天然氣產量達到50億方以上,油氣總產量跨越1000萬噸”。按照蘇俊總經理的要求,今后吉林油田將加大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把天然氣開發打造成吉林油田的“半壁江山”。為此,我們將開展一系列技術研究:長嶺登婁庫2,000米長水平段鉆井技術攻關,保證20級壓裂完井管柱順利下入,為深層致密氣高效開發探索新模式;開展長嶺登婁庫小井眼長水平段鉆井提速技術攻關,通過技術攻關完善鉆頭序列,并優選鉆井方式,使1,200米水平段鉆井時間控制在50天以內,進一步降低鉆井成本;開展英臺氣田4,000米垂深小井眼長水平段鉆井技術攻關,通過技術攻關優化井身結構,優選鉆頭序列和鉆井方式,提高鉆井速度,降低鉆井成本,為英臺氣田有效開發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