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油田公司鉆井工藝研究院組建于2000年4月。隨著2008年重組后身份的轉變,其功能定位和工作內容也隨之改變。工作重點由鉆井工程技術服務變為研究應用鉆井新技術、新工藝,編制鉆井工程設計和方案以及鉆井監督,主營業務可以概括為“科研、設計、監督”三大方面。
多年來,這個院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先后獲得國家專利19項,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吉林省科技進步獎12項,吉林油田公司科技進步獎57項。同時,發揮在甲方的整體優勢,將鉆井技術研究的新成果及時體現在鉆井設計和方案中,并通過鉆井監督保障設計和方案的執行,形成了“科研、設計、監督”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
科研是基礎,設計是手段,監督是保障。通過發揮科研、設計、監督三方面的技術優勢,三管齊下,提高了吉林油田鉆井速度,降低了鉆井成本,增加了“三低”油田開發的新途徑。淺層水平井鉆井技術使老油田煥發了青春;深井鉆井配套技術為油田上產開拓了新領域;天然氣鉆井配套技術為油田天然氣開發點亮了希望。該院通過科研努力,很好地推動了吉林油田鉆井技術的快速發展。
十大特色技術 為科學設計提供有力支撐
多年來,這個院緊緊圍繞吉林油田公司勘探開發對鉆井技術的需求,潛心鉆研鉆井工程技術,不斷突破鉆井難點和瓶頸問題,形成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為吉林油田公司勘探開發提供了強有力的鉆井技術支持。
一是淺層水平井技術。該技術針對吉林油田扶余、長春嶺、套保等地區油藏埋深淺、地層疏松造斜難度大、直井段短完井管柱下入困難大等問題,研究采用常規鉆機、水基鉆井液、降摩減阻技術成功解決了淺層水平井的潤滑、攜巖、破壞巖屑床等技術難題。截止目前,共已完成防碰繞障、成對平行、淺層階梯、淺層大位移等多種類型各類淺層水平井220多口。2009年成功完成了吉林油田最大的平臺井-平臺12,共32口井,水平井23口,創造了國內陸上油田單個平臺井數量最多記錄。
二是套管鉆井技術。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套管鉆井系統,打破了國外對該項技術的壟斷。目前已形成了多項特色技術,并配套了成熟的套管鉆井工具與設備,可提供全套優質的套管鉆井技術服務。
三是淺層調整井固井技術。針對扶余老區井淺溫度低、注水壓力高、層間壓力差異大、水泥漿漏失等問題導致固井質量差,通過攻關研究,形成了一套適合于吉林油田淺層調整井固井的系列配套技術并得到成功推廣應用,累計應用4000多口井,固井質量始終保持較高水平,合格率達到98%以上,優質率達到78%以上,為老油田二次開發提供了技術保障。
四是中淺井快速鉆井技術。針對中淺井鉆井過程中存在著井下復雜情況以及鉆頭選型不合理導致鉆速慢、周期長的問題,研究形成了配套技術,鉆井周期縮短65%,鉆井機械鉆速提高146%。
五是深層火成巖水平井鉆完井技術。為科學高效開發長嶺深層火山巖氣藏,針對該區氣藏埋藏深、地層可鉆性差、高含CO2等難點問題開展攻關研究,形成了火山巖水平井鉆完井配套技術。水平段長度最高突破1200米,單井成本大幅下降,有效減少布井數量,實現了地質開發“稀井高產”的開發理念。
六是井身結構優化技術。該技術已在12個區塊得到應用,每年節約費用1億元以上,經濟效益顯著。
七是油氣藏保護技術。針對吉林油田中淺層三低、水敏油藏、深層壓力敏感易發生水鎖油氣藏特點,研究形成了適應不同儲層特點的防水敏、防水鎖氣藏保護技術,并推廣應用,效果顯著。伊通滲透率恢復值87%。松南深層滲透率恢復值92.7%,松南淺層89.41%。
八是欠平衡鉆井技術。近幾年在深層試驗推廣應用了40口多井,為及時發現油氣藏提供了保障,探明和高效開發了長嶺氣田、英臺氣田,并相繼在王府、孤店、雙遼斷陷取得了重大發現。
九是防CO2腐蝕固井技術。各項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打破國外公司技術壟斷,成本僅為國外的1/10~1/5。應用效果顯著,為吉林油田高含CO2氣井固井防腐提供了有效技術支撐。十是超高溫鉆完井技術。針對吉林油田地層溫度梯度高,5000米以上井深井底溫度達到200℃以上的情況,開展超高溫鉆完井技術攻關,形成抗溫200℃以上的鉆完井技術,拓寬了勘探深度。
精心設計和監督,保障鉆井安全、高質、低本
鉆井工程設計和方案是鉆井施工必須遵照、執行的“藍本”,也是施工安全、工程質量、施工成本等各項指標的“源頭”。幾年來,鉆井院科學設計、精心設計,為鉆井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2008年以來,這個院完成生產井設計和方案7553本、剖面設計1840個、探井設計249口井、天然氣井設計158口井,完成外部市場設計2070口井。設計及時率100%,合格率100%。
在設計中,這個院堅持“鉆井生產,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理念,努力把好“三個關口”,執行“四項制度”,達到了甲乙雙方“雙滿意”的目的。“三個關口”分別是嚴把安全關,以加強井控工作為重點,全面考慮影響安全生產的各種因素,確保施工安全;嚴把質量關,根據不同區塊、不同井型制定不同施工措施,保障施工質量;嚴把成本關,通過優化、簡化井身結構、提高速度等措施減少投資,降低鉆井成本。“四項制度”分別是工程設計必須滿足地質需要的制度;優先應用新技術、新工藝的制度;用戶回訪制度;設計人員和監督人員定期交流制度。通過這些嚴要求和嚴標準,從“源頭”上保障了施工安全,提高了鉆井質量,控制了鉆井成本。
此外,該院還通過不斷完善鉆井監督管理體系和網絡,保障鉆井施工質量。根據勘探開發整體部署,合理調配現有監督力量,采取駐井和巡井相結合的監督方式,鉆井監督到位率達到100%;加強重點井和施工關鍵環節監督檢查,嚴格履行地質、工程設計和標準規范,重點井及重點施工階段駐井率達到100%,關鍵環節旁站監督率98%以上;以“一口井就是一項工程”為指導,加強監督檢查,保證了工程質量,促進了施工安全。2011年監督完井1121口,進尺167.3萬米,井身質量合格率的請達到98.93%,固井質量合格率達到96.51%。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圍繞科技發展大主題,吉林油田鉆井工藝研究院正在向打造石油公司一流鉆井研究院的雄偉目標,一步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