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金融海嘯引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中,中國的情況雖然要好很多,但未能獨善其身。面對經濟低迷,很多企業包括個人本能的做法,就是裁員,減少支出,包括縮減IT的投入。受此影響,IT業也不可避免地共振波動。不過,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也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包括IT企業,以及利用IT創新的企業,在金融危機中反而逆風飛揚,成功地“化危為機”,給我們實實在在的信心和希望。
由此,我們認為,經濟調整恰好是IT的機會。IT行業的成長,不一定完全依賴客戶投入和預算的增加,而是找到一個能驅動客戶業務發展的最佳途徑、方法和解決方案。在金融危機之下,只要我們的IT能幫助企業開源節流,節省成本,帶來業務增長,恰好可以成為企業在經濟危機中的“救生圈”,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機會,迎來一個美好的明天。
經濟氣候 變化是一種機遇
一項新的調研結果顯示,全球范圍內,3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認為現在的經濟形式正是改造IT環境的良好時機。在當下采取積極的技術策略提升效率和改善成本,將幫助他們率先擺脫經濟下滑的影響,在競爭中取得優勢。69%的受訪者認為在當今的經濟局勢下將業務目標與科技更好的融合顯得尤為重要,例如,應用科技維持現有的或開拓新的收入流,以及為業務部門提供整合的資源及支持。
而惠普認為,“成功的CIO會將精力集中在降低戰略成本和支持長期業務增長兩個方面。但這并不意味著投入的更多,關鍵是他們能夠戰略性地投入和優化技術投資。”惠普自2007年正式提出“業務科技”戰略及理念之后,就致力于如何保證技術降低業務風險,創造新的發展機遇,推動業務增長。 在金融危機之前,很多企業從惠普業務科技中受益。而在金融危機之中和之后,也會同樣如此。我們完全可以這樣描述我們的美好明天——在金融危機之中,各行各業的企業,借助IT創新,找到最合適的策略、方法和工具,降低成本的同時,提升效率,促進業務的發展,從而達到開源節流的目的,成功經受金融危機的考驗,并由此脫穎而出,建立競爭優勢。而正因為如此,IT行業的創新也獲得了回報,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共同創新 明天更美好
經濟低迷期,企業面臨的直接和嚴謹的挑戰,就是如何節省成本,促進業務增長。企業的IT也必須適應這種變化。其一,壓縮IT開支,這是很多企業已經采取的舉措。其二,利用IT來提升效率、科學決策,促進業務的增長。而這兩種變化的核心,就是IT必須為企業業務的成長提供驅動力。特別是在IT開始壓縮的情況下,更應該有所作為。這需要企業對IT策略進行大的調整和變化。
惠普很早就提出了業務科技的戰略及理念。希望幫助用戶在技術和業務之間搭建一座橋梁,為用戶提供所需的工具和衡量標準,為用戶的業務注入活力。在技術和業務不斷融合的的趨勢下,技術不再只是業務的支持要素,而是更積極的業務運營的伙伴,是推動業務發展的動力。
事實上,在金融危機之前,惠普業務科技已經幫助很多企業獲得了業務成長的動力。而在金融危機之中、之后,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只要企業成功調整IT策略,進行創新,就可能度過危機,甚至建立競爭優勢。而推動企業IT創新,是包括惠普在內的IT企業的責任所在。惠普就是以持之以恒的創新,賦予業務科技更多魅力,幫助客戶實現開源節流,業務增長,為客戶也為自己鋪就了更美好的明天。
作為一家全球實力最雄厚的技術公司,致力創新和追求卓越是惠普賴以成功的基礎。依托69,000名業務科技從業者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成熟的方法體系及廣泛的合作,惠普在創新之路上不遺余力,賦予業務科技更多新的內涵,帶給客戶更高的業務價值。比如,惠普提倡改造、建立新一代的綠色數據中心,通過系統的解決方案,僅僅在電力、人力和管理上的成本節約就非常可觀。惠普鼓勵客戶從業務的角度重新審視虛擬化,像業務戰略一樣重新審視虛擬化技術,聚焦基礎設施障礙、應用和IT運營管理、客戶端體系結構,并通過一系列全新解決方案把審視行為落向實處,從而將業務科技推向又一新的高度,很好地幫助客戶降低運營成本,減輕異構環境的風險,釋放資源以交付新的業務服務。
在每一次經濟的起落中都會有成功者和失敗者。危機會帶來壓力,但壓力則帶來變革,帶來創新。因此,面對未來,只要我們把握住機會,在經濟危機中進行有效創新和變革,企業將因為創新的“業務科技”而獲得成長的動力,IT行業因為創新而找到復蘇和增長的“秘訣”,只要我們共同不懈地創新,我們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