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鑒鑫電法勘探——油氣勘探領域一匹黑馬
時間:2020-10-10 10:25
來源:
作者:janne
19世紀末,美國地質學家提出的“背斜聚油”是石油勘探理論的重大突破。1930年,人工地震勘探法開始工業應用,更使得背斜勘探得以長足發展。據統計,在世界466個大油田中,411個為背斜圈閉,其余的55個為各種隱蔽圈閉,只占不到12%。顯然,采用地震法勘探,較難發現約3000億噸潛在儲量的隱蔽油氣藏及采油之后遺留在地下的40-50%殘余儲量。
1972年,美國斯侖貝謝公司S.J.Pirson發現油氣藏具有微弱的電磁異常,認為其中存在氧化還原過程,這為在地面檢測油氣提供了可能性依據。但由于地球物理模型錯誤,研發失敗。后來,前蘇聯、加拿大、法國等國家的油氣勘探專家曾相繼開展類似研究,也均以失敗告終。
1992年,朱镕基總理指示國家計委創新石油勘探技術,國家石油科技專家、教授級高工王衡鑒先生,中國石油業碩士潘竹平先生,石油業科學家、倫敦大學博士后王舟先生,中國中科院博士后王君恒先生等為核心的專家團隊在該領域進行科研攻關。
1996年,經過科研攻關,“電位法油氣勘探技術”應運而生。該技術經中國大慶石油局認證,從1996年-2010年在松遼、海拉爾、二連、鄂爾多斯、蘇北、江漢、百色、南寧、雷瓊、北部灣盆地中進行50項工業實驗, 98%的項目均得到應用單位的滿意評價,在8處石油界普遍認為無油的地方找到油氣藏。
東方鑒鑫石油勘探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國家石油科技專家、教授級高工王衡鑒老先生詳解電位法油氣勘探技術的優勢,介紹電位法的經典案例。

案例分享
通過大量實踐,電位法油氣勘探技術的發現與認知:
1.電位法勘探施工不受地貌和地質結構限制,凡是工作人員能到達的地方,只要地下賦存油氣,就可獲得合格的資料;
2. 通過所制作的電位平面分布圖能了解到地下油氣分布狀況,在每個油氣藏上鉆1口資料井,經約束反演,可以計算儲量,設計開發方案,并進行經濟評價;
3. 在采油過程中,電位法可以監測油水動態,及時調節注采井網,實現智能開采,提高采收率。
電位法油氣勘探技術的獨特優勢
1.據電位法資料編制開發方案更科學。點位異常平面圖展示出油氣分布及儲層形態,可推斷油砂體沉積特征,據其設置注采井網更具科學性。
2.在線了解油水動態,提高采收率、電位法可在線監測地下油水動態,據其調整注采系統,達到穩油控水,提高采收率。
3.縮短生產時間 降低成本。電位法精查與三維地震比較,可節省1/2~1/3成本及70%工時。
電位法油氣勘探技術再獲青睞
2020年9月27日,東方鑒鑫石油勘探有限公司與西烏珠穆沁旗紅色礦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北京新國貿酒店正式簽署巴音合碩區塊勘探開發一體化協議。東方鑒鑫和紅色礦業的此次合作將會充分利用電位法的獨特優勢,實現勘探開發一體化,這將有望開啟我國乃至世界石油勘探與開采的新篇章。
東方鑒鑫石油勘探有限公司董事長靳家灝先生,西烏珠穆沁旗紅色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邢曉男先生,東方鑒鑫石油勘探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王衡鑒老先生等參加了簽約儀式。
西烏珠穆沁旗紅色礦業發展有限公司是注冊地位于中國內蒙古西烏珠穆沁旗巴音合碩地區的礦業公司。公司已經取得了巴音合碩地區446平方千米的區塊的礦產資源勘查許可。
東方鑒鑫石油勘探有限公司是以電法油氣勘探技術為核心業務的油氣勘探技術公司,該公司領銜科學家正是我國石油工業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電位法油氣勘探技術發明人王衡鑒老先生。東方鑒鑫將面向全球推廣電位法油氣勘探技術,推行油氣勘探開發一體化模式,降低油氣勘探成本同時提高油田采收率,為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
據了解,10月5日,東方鑒鑫的勘探團隊已奔赴巴音合碩區塊正式開始勘探工作。